肿瘤患者常常愁容满面,但也不乏乐观豁达的,对照十分鲜明,焦虑的看见神情泰然的常常觉得不可思议,面对这么大的一道坎怎么还能有这样的心。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有机会增进快乐的,主要在于人生的态度。
肿瘤患者在患病和康复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但他们不应永远是一个特殊群体。回归社会,尽可能和健康人一样地生活和工作,是肿瘤康复的最终目标。
上世纪90年代初,一位着名作家在一篇报告文学中使用了一个新名词――“抗癌明星”,从此这个新名词开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有人对这些明星作过调查,发现虽然每个明星所患癌症的种类、治疗方法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具有乐观、良好的心态。
76岁的郭发老人,是北京癌症康复会的抗癌明星。他于1997年1月在北京肿瘤医院确诊为Ⅲ期胃癌(低分化腺癌),同年2月底行胃癌根治术(切除五分之四的胃),一年后发现有肝转移,经肝穿病理活检证实:低分化腺癌。医生为他做了肝转移灶切除术。此后在随诊时医生发现,他的肝右叶又长了2个肿块。后来郭老通过中医药治疗,加之乐观的心态,合理的饮食,适当的锻炼,至今他已健康生活了7年多,肝右叶肿块全部消失。
肿瘤患者最首要的任务是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新的医学模式尤其强调病人的主动参与。在肿瘤患者康复治疗中,乐观的心态、科学的治疗、合理的膳食、适当的锻炼都很重要,而乐观的心态应该排在第一位。
那么,怎样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呢?首先,要积极接受必要的心理治疗,尽早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其次,要学会积极面对疾病,面对现实,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做好自我心理调节。有意识地调整自己个性中的一些不良偏向,如性格过于内向等。经常进行自我心理减压与合理宣泄,包括向朋友和家人倾诉不快,还可做一些放松训练(如做深呼吸)。第三,多参加以科学抗癌为宗旨的康复乐园之类康复组织的集体活动,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集体心理康复治疗模式。第四,患病后,尽快转移大脑的兴奋点,切忌封闭自己,比如培养某种新的兴趣或爱好等。
癌症患者回归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并参与一些社会活动,不仅有利于身体康复,同时也有利于心理康复。上海市一个癌症康复小组曾发起参与社会公益劳动的倡议,他们率先将康复与奉献有机地联系起来,开展卫生公益活动。肿瘤患者这一特殊社会群体所作的特殊贡献,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肿瘤患者回归社会的价值。对工作问题,肿瘤患者应当本着“条件允许,适度而为”的原则,拿不准时可咨询主管医生的意见。因为适度工作可以成为一副良方,但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带来相反的结果。
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癌症康复之路,使癌症康复组织应运而生。这一组织的任务,是科学地引导和帮助患者进行癌症康复。肿瘤患者不同于其他疾病群体,他们有诸多的心理问题,更加需要人文关怀和与人交流,而这种交流和社会支持是医院治疗和家庭温暖所不能替代的。可以说,参与康复组织的活动,是肿瘤患者回归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