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乳房的形态
乳房的形态可因种族、遗传、年龄、哺乳等因素而差异较大。我国成年女性的乳房一般呈半球形或圆锥形。两侧基本对称,哺乳后有一定程度的下垂或略显扁平。老年妇女的乳房常萎缩下垂且较松软。
乳房的中心部位是乳头。正常乳头呈筒状或圆锥状。两侧对称,表面呈粉红色或棕色。青年女性乳头一般位于第4肋骨或第5肋间水平、锁骨中线外1cm;中年女性乳头位于第6肋间水平、锁骨中线外1cm。乳头直径约为0.8~1.5cm,其上有许多小窝,为输乳管开口。乳头周围皮肤色素沉着较深的环形区是乳晕。乳晕的直径约3~4cm,色泽各异,青春期呈玫瑰红色,妊娠期、哺乳期色素沉着加深,呈深褐色。乳房部的皮肤在腺体周围较厚,在乳头、乳晕处较薄。有时可透过皮肤看到皮下浅静脉。
乳房位于两侧胸部胸大肌的前方,其位置亦与年龄、体形及乳房发育程度有关。成年女性的乳房一般位于胸前的第2~6肋骨之间,内缘近胸骨旁,外缘达腋前线,乳房肥大时可达腋中线。乳房外上极狭长的部分形成乳房腋尾部伸向腋窝。
由于乳房的形态和位置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女性乳房的发育还受年龄及各种不同生理时期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应避免将属于正常范围的乳房形态及位置看作是病态,从而产生不必要的思想负担。
二、乳房的结构
乳房主要有腺体、导管、脂肪组织和纤维组织等构成,其内部结构有如一棵倒着生长的小树。
乳房腺体由15~20个腺叶组成,每一腺叶分成若干个腺小叶,每一腺小叶又由10~100个腺泡组成。这些腺泡紧密的排列在小乳管周围,腺泡的开口与小乳管相连。多个小乳管汇集成小叶间乳管,多个小叶间乳管再进一步汇集成一根整个腺叶的乳腺导管,又名“输乳管”。输乳管共15~20根,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汇集于乳晕、开口于乳头的称为“输乳孔”。输乳管在乳头处较为狭窄,继之膨大为壶腹,称为输乳管窦,有储存乳汁的作用。
乳头表面覆盖复层鳞状角质上皮,上皮层很薄。乳头由致密的结缔组织及平滑肌组成。平滑呈环形或放射状排列,当有机械刺激时,平滑肌收缩。可使乳头勃起,并挤压导管及输乳窦排出其内容物。乳晕部皮肤有毛发和腺体。腺体有汗腺、皮脂腺及乳腺。其皮脂腺又称“乳晕腺”较大而表浅,分泌物具有保护皮肤、润滑乳头及婴儿口唇的作用。
乳房内的脂肪组织呈囊状包于乳腺周围,形成一个半球形的整体,这层囊状的脂肪组织称为“脂肪囊”。脂肪囊的厚薄可因年龄、生育等原因导致个体差异很大。
乳腺位于皮下浅筋膜的表层与深层之间。浅筋膜伸向乳腺组织内形成条索状的小叶间隙,一端连于胸肌筋膜,另一端连于皮肤,将乳腺腺体固定在胸部的皮下组织之中。这些起支持作用和固定乳房位置的纤维结缔组织称为“乳房悬韧带”或“Cooper韧带。浅筋膜深层位于乳腺的深面,与胸大肌筋膜浅层之间有疏松组织相连,称“乳房后间隙”它可使乳房既相对固定,又能在胸壁上有一定的移动性。有时部分乳腺腺体可穿过疏松组织而深入到胸大肌浅层,因此,作乳腺癌根治术时,应将胸大肌筋膜及肌肉一并切除。
乳房大部分位于胸大肌表面,其深面外侧位于前锯肌表面,内侧与下部位于腹外斜肌与腹直肌筋膜表面。
除以上结构外,乳房还分布着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对乳腺起到营养作用及维持新陈代谢的作用,并具有重要的外科学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