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观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后下肢深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38条大隐静脉曲张并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肢施行手术治疗,通过高分辨率彩超检查观察术前、后股静脉内径、股静脉血流速度、股浅静脉瓣处最大返流速度及返流时间等指标。结果表明,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病,确诊为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的患者,凡是有较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后,只要能耐受手术,都应施行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法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并切除蜿蜒、扩张的属支[1]。我们对38条大隐静脉曲张并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曲张静脉旋切术治疗,通过高分辨率彩超检查比较术前、后股静脉内径、股静脉血流速度、股浅静脉瓣膜最大返流速度及返流时间等指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标准:有明确的下肢浅静脉曲张病史,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深静脉通畅,有股静脉瓣不同程度的返流(I~III级)。29例患者(38条患肢)均有明显大隐静脉曲张体征,男17例,女12例,左侧下肢22例,右侧下肢16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41岁,平均年龄51.3岁,有患肢酸胀、乏力感13例(7条下肢),患肢色素沉着、营养障碍改变8例(9条下肢),并发足靴区溃疡7例(7条下肢)。
1.2 治疗方法 术前常规检查及准备,应用先锋V预防感染,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施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曲张静脉旋切术(曲张属支静脉行Trivex旋切术),术中根部结扎、切断大隐静脉主干,结扎股内、外侧浅静脉2个属支。术后用弹力绷带将患肢从脚到大腿处加压包扎48-96小时,抬高患肢,给予皮下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术后12天复查下肢静脉彩超。
1.3 观察方法及指标 采用Acuson Aspen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7-10MHz,常规检查股静脉、大隐静脉、股浅静脉,包括股静脉内径及血流速度,进行Valsalva动作及小腿挤压试验,记录股浅静脉瓣膜最大返流速度、返流时间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各项指标测值以±s表示,资料服从正态分布,则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则计量数据采用秩和检验。
2、结果
2.1 股静脉内径: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Wilcoxon配对法)。P=0.0413<0.05,术后股静脉内径较术前明显增粗。
2.2 股静脉血流速度: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P=0.9290>0.05,术后血流速度较术前无明显改变。
2.3 股浅静脉瓣膜最大返流速度: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Wilcoxon配对法)。P=0.0002<0.05,术后股浅静脉瓣膜最大返流速度较术前明显降低。
2.4 股浅静脉瓣膜返流时间: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P=0.0005<0.05,术后股浅静脉瓣膜返流时间较术前明显缩短。
表 术前后股静脉内径、血流速度、股浅静脉瓣膜最大返流速度及返流时间比较
组别 条数 股静脉内径 股静脉血流 股浅静脉瓣 股浅静脉瓣
mm 速度cm/s 最大返流速度cm/s 返流时间s
术前 38 11.513±0.695 20.400±4.263 31.185±5.761 4.093±0.898
术后 38 12.307±1.087 20.220±3.852 15.323±4.007 2.368±0.734
3、讨论
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较高。1969年英国的一项调查[2]表明,有56.5%的站立工作工人患有下肢浅静脉曲张。1980年,Kistner[3]首先提出了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概念,许多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孙建民[4]发现在105条下肢浅静脉曲张症状较重的患者中,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就有61人。对于下肢浅静脉曲张与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关系尚未有定论,其中血流动力学说得到较高认同。深静脉返流和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的静脉高压,不但能破坏深静脉主干的瓣膜,而且破坏隐-股静脉瓣进而造成大隐静脉曲张,病情发展进一步破坏小腿段深浅静脉交通支瓣膜,使浅静脉处于高压淤血状态,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因此,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者,不一定伴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凡是具有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都同时伴有大隐静脉曲张[5]。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以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为主,其它还有缝扎法、点式剥脱术、瓣膜成形术、射频治疗术、激光消融治疗术、硬化剂注射术等。各种方法有其特点及局限性。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疗效肯定。
有调查显示[6],应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深静脉,与下肢深静脉X-线造影及手术结果相比较,其准确性为92%,充分证明高分辨率彩超能准确反应深静脉的情况,可以为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十分有用的信息,考虑到检查方法简便、无创伤,已成为下肢静脉疾病检查诊断的首选方法。
Walsh等[7]报道29条患肢,术前经双向多普勒超声检测,证实有股浅静脉和大隐静脉倒流者,做大腿部大隐静脉剥脱术,深静脉的倒流消失;此现象也被Sales等[8]所证实。在我们的临床研究中发现,患者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曲张静脉旋切术后,其股静脉内径明显增粗,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处最大返流速度明显降低,返流时间明显缩短,认为,人体下肢有两套静脉系统进行血液回流,即浅静脉(包括大、小隐静脉)和深静脉,当单纯剥脱大隐静脉主干并切除属支曲张静脉后,同量的血液回流只能依赖深静脉系统,同一部位管腔内回流血量的增加,造成了深静脉压力增高,对抗逆流的压力同时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逆流。说明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曲张静脉旋切术,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轻-中度)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