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竭,CRF)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使肾脏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导致体内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内分泌紊乱的一种综合病症,是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病情复杂多变且危重。属祖国医学“水肿”、“虚劳”、“关格”的范畴。济南市中医医院肾病专科金艳
(一)非透析期:GFR>10 ml/min或Scr<707umol/L。
1.辨证论治
(1)脾肾虚弱,水瘀互结
症状:水肿腰以下为甚,畏寒肢冷,胸腹胀满,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短少,舌淡,苔腻,脉沉迟或沉细。病情重者,面色晦暗,唇色发紫,腰痛,女子月经延期或经闭,舌紫暗有瘀斑,脉沉涩。
治法:健脾补肾,温阳利水,通络散瘀
方药:实脾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制附子、干姜、厚朴、木香、茯苓、白术、大腹皮、猪苓、泽泻、丹参、郁金、川芎、牛膝、当归、桃仁。
(2) 脾肾气阴两虚
症状:腰酸乏力,口干唇燥,或有手足心热,大便干燥,尿少色黄,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治法:滋阴益气补肾,清利活血泄浊。
方药:参芪地黄汤合大补元煎加减。药用太子参、黄芪、熟地、茯苓、山药、丹皮、山茱萸、枸杞、当归、红花、丹参。
兼慢性咽炎,肺阴不足者,加元参、麦冬、桔梗、生甘草;大便干结者,加苁蓉、火麻仁、制大黄。
(3) 脾肾气阳虚
症状:乏力,气短懒言,纳呆,腹胀,腰酸膝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甚则畏寒肢冷,面色光白或晦滞,口淡不渴。舌淡体胖,有齿痕,苔白或白腻,脉沉弱或沉弦。
治法:补肾健脾温肾。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药用党参、黄芪、炒白术、茯苓、木香、砂仁、薏苡仁、山药、续断、桑寄生、杜仲、巴戟天、仙灵脾。
若偏阳虚,水肿明显者,加制附子、肉桂、椒目、车前子;兼脾虚湿困者,加炒苍术、白豆蔻、藿香;脾虚腹泻者,加炒扁豆衣、补骨脂、干姜。
(4) 湿热中阻,浊邪犯胃
症状:恶心呕吐,纳呆腹胀,口苦口干,心烦失眠,或痰多,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治法:清热化湿,和胃止呕。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味。药用黄连、姜半夏、陈皮、茯苓、砂仁、甘草、枳实、竹茹、生姜。
大便闭结者加生大黄;湿热酿痰,蒙蔽心包,症见神昏谵语者,加菖蒲、郁金以开窍。
(5)脾阳虚弱,浊邪内蕴
症状:面色萎黄,神疲肢倦,恶心欲呕,腹胀纳呆,大便秘结,口中粘腻无味,舌淡胖,苔厚腻,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脾阳,攻下浊邪
方药:温脾汤加味。生大黄、制附子、厚朴、枳实、干姜、党参、甘草。
2. 有效单味中药的使用
(1)冬虫夏草,3~5g,研粉装胶囊服用或单独隔水蒸服,可长期服用。
(2)大黄,根据病人年龄、体质及耐受力,分别选用生大黄、制大黄。一般3~6g,大便应保持在2~3次/日,糊状便为度,腹泻者不用。
(3)黄芪注射液,每次20ml~6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使用,每日1次。
3.外治法
以上各型兼见大便秘结者,常配以中药保留灌肠法,通常选用的药物有:生大黄15g,煅牡蛎60g,公英30g,槐米30。浓煎至200ml,保留灌肠,一般1次/天。适用于早期或中期慢性肾衰竭,邪实明显而正虚较轻者。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治疗,应注意两点:一是注意区分本虚标实,病情稳定者,则标本兼治,标实证急者,则急则治标;二是注意大便次数以每日1-2次软便为宜,勿范虚虚之戒。
(二)透析期(尿毒症期),GFR<10ml/分或Scr>707uml/L。此时,以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为主要治疗方法,配合中医药治疗可调理阴阳,益气养血,改善透析并发症,提高免疫功能,中医药治疗以增补脾肾为主,药如:红参、黄芪、女贞子、枸杞子、淫阳藿、菟丝子、当归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