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临床冠脉粥样硬化是目前热门的话题,也是预防心脏病方面相当值得关注的问题。
因为这些病人相当的危险,他们的动脉已经有粥样硬化的病变,这些病变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是他们自己完全没有症状。
其实这种例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比如某个明星昨天好好的,今天就死了。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如何检测是我们医生该关注的问题。
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Subclinical Atherosclerosis)就是指我们通过影像学的方法可以检测到病变,但是他们没有任何症状。
如果不做检查,我们还不能称他们为病人,因为没有症状和体征,经过检查发现有病变了,才称他们为病人。
对于亚临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目前的检测手段有两种。
对于人群的筛查是通过危险因素,询问他的年龄、性别、直系亲属的健康状况,抽不抽烟、血压高不高,抽血检查血脂和血糖等等,这种传统的方式我们可以用Framingham 危险评分同时参照我们国家制定的指南,将病人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种。
如果病人是高危的,那就要对他进行干预,加强预防。但是对于低危和中危的病人,Framingham 危险评分存在很大的缺陷,就是会漏检。
所以现在有了第二种检测方法,就是影像学的技术,但是这种影像学技术必须是无创的。现在应用比较广泛的是颈动脉超声和冠状动脉钙化扫描,值得注意的是冠状动脉钙化扫描不是冠状动脉的CT造影,而是普通的CT检查,不需要造影剂来强化。
通过CT扫描可以进行冠状动脉钙化的积分,而颈动脉超声主要是看内膜中层的厚度。
目前来看,这两项技术对于Framingham 危险评分有大大的提升。对低危和中危的病人可以重新进行危险分层,比如用Framingham 危险评分将病人评为低危,但是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可以把病人分成三大类,既有低危和中危也有高危,所以这类影像学技术可以提升危险分层的能力。
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是比较容易测得的,相比而言,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对于判断冠心病更为重要,而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对于预测脑卒中更有效,所以将这两个结合起来对于预测心脑血管疾病更有效。
如果我们只关注心血管事件,那么就可以在低危和中危的病人中进行危险因素的筛查,如果怀疑他有问题,可以建议他做冠脉CT,这个比较便宜而且辐射小,如果他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是正常的,你还是怀疑他有问题,可以再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筛查,如果这两个技术的检查结果都没有问题,那病人就是低危的。如果重新发现问题,可以把病人划分为中危或者高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