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肠道管理
早期有效的肠道管理训练是神经源性直肠功能障碍患者重要的肠道康复手段。
1、目标
(1)使大部分患者自己能在厕所便器上利用重力和自然排便的机制独立完成排便。
(2)具备在社会活动时间内能控制排便的“社会节律”功能。
2、脊髓休克期的处理
(1)脊髓休克期肠道功能丧失,有的患者可能有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消失,腹部膨胀,如食物返流可能影响膈肌运动,四肢瘫痪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对此类患者应加强护理,行胃肠减压,胃肠道营养和补液,肛门局部注意清洁卫生。
(2)可使用新斯的明肌肉注射,每次0.3-0.5mg;或乌拉胆碱皮下注射,每次2.5mg,每6小时1次,帮助恢复肠道活动。
3、排便训练
(1)原则:急性期过后即应鼓励患者开始进行排便训练,遵循下列原则:
①尽量沿用伤前的排便习惯;
②避免长期使用缓泻剂,可使用大便软化剂,用量个体化;
③当出现问题时,应该找出何种原因引起;
④如果患者有陪护,尽量安排在有陪护的时间进行训练;
⑤如果患者不是每天排便,不应该强迫患者每天进行;
⑥向患者讲解排便障碍的有关问题,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鼓励患者主动参与解决问题。
(2)训练方法:
①行为管理: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每日早晨后胃肠反射最强;
②排便体位:排便体位以蹲、坐位为佳,如不能蹲坐,则采用左侧卧位较好。
③肌肉训练:站立和步行可减少便秘。腹肌和骨盆肌肉的力量在排便动作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进行腹肌训练和吸气训练,如仰卧起坐,腹式深呼吸和提肛运动。
(3)排便方法:餐后半小时进行腹部按摩,或用手指轻柔的按摩肛门周围,刺激排便反射产生。定时刺激使肛门括约肌和盆底肌收缩可促进排便中枢反射形成。如上述方法无效,可用手法清除大便,操作应轻柔,避免损伤肛门和直肠粘膜及肛门括约肌。
4、饮食管理
应该进食高纤维素食物,如糙米,全麦食品,蔬菜,水果等;高容积和高营养食物。便秘时多吃桃、杨梅、樱桃等食物,腹泻时加茶、白米、苹果酱等。应每日摄入适量的水,每日2-2.3L为宜,不包含酒精、咖啡和利尿剂。
(二)药物治疗
针对便秘的治疗目的是软化粪便,促进肠道动力,刺激排便,而不是造成水泻。可选用下列药物。
1、容积性泻药
又称膨松剂,主要为富含纤维素和欧车前的各种制剂,如小麦麸皮、玉米麸皮、魔芋。琼脂、甲基纤维素、车前子制剂等;
2、渗透性泻药
口服盐类渗透性泻药,如硫酸镁、硫酸钠等。过量或反复使用盐类渗透性泻药,可引起高镁血症、高钠血症等。糖类渗透性泻药如乳果糖。
3、刺激性泻药
又称接触性泻药,主要作用为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1)蒽醌类植物性泻药,主要作用于大肠,包括大黄,番泻叶,芦荟等。大黄制剂一般服药后4-8小时可排出软便。大黄含有鞣酸,小剂量使用有收敛作用,致泻后可继发便秘;番泻叶刺激过强时可引起腹痛、盆腔脏器充血,月经期和妊娠期禁用,另有报道长期应用番泻叶有导致黑肠病的风险。芦荟制剂在肝脏和胆囊有疾患时不宜应用。
(2)双苯甲烷类:包括酚酞,口服肠道分解后可刺激肠粘膜蠕动,产生排便。4%的患者长期应用发生过敏反应。果导片,为酚酞的复方制剂。长期应用可能对肾脏有刺激作用,动物试验发现该药有致畸作用。蓖麻油。本身无致泻作用,通过在小肠被脂肪酶分解,释放出有刺激性的蓖麻油酸,引起肠蠕动增加,促进排便。作用迅速,常伴有腹泻,泻后便秘,一般用于清洁肠道。
4、润滑性泻药
(1)液体石蜡:可软化粪便,适用于避免用力排便者;
(2)甘油制剂:如开塞露可软化粪便和对肛门直肠产生刺激性作用,促进排便。
(3)多库酯钠:宜短期使用,用于排便无力患者。
(三)电刺激治疗:包括肛门外括约肌电极置入,促进或抑制排便功能。
(四)手术治疗:神经移植或结肠、回肠造瘘术。
(五)针灸中药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