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下积液顾名思义就是颅内硬脑膜下有液体积聚。多为头部外伤撕裂脑蛛网膜,使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流到蛛网膜外硬脑膜下形成。由于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能够吸收到血液,而硬脑膜下的液体不易吸收,便可能越积越多,进一步造成脑萎缩,而脑萎缩则给硬膜下积液的增加提供了条件。二者互相影响,可能导致病情缓慢加重。
脑脊液积聚在硬膜下形成硬膜下积液,好发于额、颞、顶等部位。颅脑外伤导致蛛网膜破裂是积液发生的主要原因,年龄越大、受伤越重的患者越容易发生。硬膜下积液可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者积液可在伤后数小时内形成,多有临床症状,不易被漏诊,可行穿刺放液、引流或开颅清除等手术治疗。慢性积液又称为硬脑膜下水瘤,积液常有被膜包裹,CT片上呈新月形低密度影。慢性硬膜下积液可发生在外伤后数天或数周内,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被漏诊或误诊。
慢性硬膜下积液多见于老年人,并且外伤史常常被患者忽略。这是因为老年人大脑存在不同程度的萎缩,颅腔内有足够的空隙,缓冲脑脊液溢出增加的压力,患者没有症状。多数患者经医生提醒,才回忆起曾经有过触及头部的跌倒、磕碰史。
如果没有颅内压增高的临床症状,硬膜下积液不需要处理,会慢慢吸收。也可复查颅脑CT,动态观察积液量是否增加。当然,如果脑脊液溢出过多,患者有头涨、头痛的感觉,甚至出现抽搐或肢体力弱等表现,就需要处理了。所以,您可以到当地医院的神经外科就诊,大夫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提供是否需要进一步诊治的意见。
婴幼儿硬膜下积液治疗的要害在于及时清除积液、促进残存积液的吸收及防止积液再形成。随着CT的普及,婴幼儿硬膜下积液的诊断较为轻易,病死率也较以前大为降低,但仍需尽早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用9号头皮针前囟外角穿刺引流,因为此种方法疗效佳、简便易行,不需非凡器械,在手术室、处置室、病房均可施行。对反复穿刺引流效果不佳的患者应尽早行手术治疗,以利于患儿脑功能的恢复。对难治病例我们采用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术和带蒂大网膜硬膜下腔移植术。因为大网膜既可吸收积液,又增加脑组织的血液循环,而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术能长时期引流积液,降低颅内压,为脑膨起提供充分的时间和条件,以利于脑萎缩的恢复。硬膜下积液蛋白含量高者不适于分流手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