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病理损害,多为增性和硬化性病损,在临床上多有高凝状态,故可推断慢性肾炎自始至终有瘀血存在。因此,活血化瘀法已成为慢性肾炎的主要疗法,中药改善血液流变的特点一为有效,二为毒副作用少,可以长期使用。此类中药有:丹参、三七、蒲黄、桃仁、红花、赤芍、毛冬青、当归等,小剂量水蛭(3~6g)在治疗中也可起到良好作用。
肾病综合征,由于肝内合成纤维蛋白原及第V、Ⅷ、Ⅷ、X凝血因子增加,加之低蛋白、高脂血症也致血液浓缩,血液粘稠度增加,故本病凝血及血栓形成倾向较为严重。中药如川芎、当归、赤芍、红花、益母草、丹参、毛冬青、水蛭,、地龙、蝮蛇、血竭、莪术、牡丹皮、桃仁、木香、丁香、乌药、桂枝等,均有抗凝血、抗血栓形成作用。
慢性肾衰透析病人部分可有高粘血症,以至透析过程易出现透析器堵塞,从而降低透析效果、减少透析器的复用次数、增加透析病人的经济负担。甚至一些病人因此导致重要脏器的血栓形成。增加肝素的用量,可以改善血液高粘状态,但过多使用肝素可增加脂蛋白分解酶活性,促进脂肪的分解,使血中的游离脂肪酸升高,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感染的发生率升高。此外,肝素还可能激活补体,引起白细胞下降、C3增加以及动脉血氧分压下降等。因此在透析过程中尽量减少肝素的用量仍有积极意义。长期口服丹参、田七及其制剂,透析时用丹参注射液或川芎嗪、血栓通等加人GS中静脉滴注;或在炖品中加田七或丹参等均有利于降低血液粘度、减少肝素的用量并增加透析器的使用次数。
上海颜德馨:
1、指出久病必瘀,怪病必瘀;
2、强调气血与衰老的关系:独创瘀血实邪为人体衰老的主要机制;气虚血瘀是衰老的主要原因(“虚”仅仅是衰老的现象,“瘀”才是衰老的本质 、益气化瘀是延缓衰老的可靠途径;
3、创立“衡法”学说:以活血化瘀药为主,加减变化,调畅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固本清源。清热活血法 、 活血止血法、温经活血法、活血通络法、理气活血法、活血祛痰法、益气活血法。
南京徐景藩:
认为胃脘痛兼血瘀证候甚多。胃痛常呈慢性发作,在病程中常可见有血瘀征象,尤以中虚气滞为多。据其经验体会,从纤维内窥镜病理所见与血瘀之关系可供参考者,如多发性胃息肉,疣状胃炎,异形细胞增生等,有的见有多量胆汁返流者,在辨证的基础上,应考虑其具有血瘀的病理因素。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化瘀法; 健脾益气化瘀法;养阴益胃化瘀法
治疗特色:
2、 常用的化瘀药:九香虫(行气化瘀)、莪术(行气活血、消积止痛、制酸)、石见穿(清热、祛风、行瘀)、 丹参、琥珀(安神化瘀)、琥珀粉1g、蜂蜜调服(临卧)、琥珀粉、三七、延胡各
3、胃痛兼瘀多寒 棉肚兜(或姜汁丝棉肚兜)外敷上腹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