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常用药对:
麻黄 熟地:麻得地不躁,地得麻不腻,散寒通络治阴疽,滋阴平喘,治肺肾阴虚咳喘。相使。
麻黄 白术:宣肺利水,健脾躁湿,水肿初起或风湿痹证。相须相使。
桂枝 甘草:辛甘化阳,益气同阳,气虚,心阳虚之心悸气短。相使。
桂枝 吴萸:温经散寒,治疗冲任虚寒,少腹痛,月经痛。相使。
生姜 大枣:养脾胃和营卫,入表药治风寒感冒,入健脾药治胃脘不舒呕吐。相使。
桑叶 菊花:清肺止咳,疏风明目,治风热咳嗽,目赤肿痛。相须。
升麻 柴胡:升阳举陷,治气虚下陷之脱肛,子宫下垂,久痢。相须。
柴胡 枳壳:升清降浊,调和肝脾,治胸闷腹痛,食欲不振,大便不调。相使。
签草 臭梧桐:清热活血,去风湿、治热痹。相须。
附子 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治下焦命火衰,肾阳不足诸证。相须。
附子 干姜: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治亡阳虚脱,脾肾阳虚泻泄。相须。
附子 白术:温中散寒,健脾躁湿,暖中止痛,止吐泻、消痰饮,也可治疗风湿相搏之关节疼痛。相使。
干姜 黄连:辛开苦降,治寒热互结之胃脘痞满、泛酸、泻泄、痢疾。相使。
黄连 吴萸:清热躁湿,泻肝和胃,肝郁化火,横逆犯胃之呕吐吞酸。相使。
良姜 香附:温胃、理气、止痛,治肝郁、胃寒、脘腹冷痛。相使。
青蒿 别甲:清虚热,除伏邪,治血虚热伏之骨蒸潮热。相使。
厚朴 杏仁:宣肺下气,气顺痰自消,消痰喘自平,痰去喘自止,治气逆喘咳。相使。
苡仁 麻黄:去风除湿,治风湿身疼痛。相使。
海金砂 金钱草:清热利尿,通淋排石,治石淋、血淋。相须。
竹叶 木通:清心火,利小便,治心热移于小肠之口舌生疮,小便短赤。
栀子 豆豉:清热除烦,治热扰胸膈之心烦、懊恼。
银花 连翘: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治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痈肿疔毒。
大青叶 板兰根:清热、解毒、利咽,治营气两燔之发斑及咽喉肿痛。
犀角 羚角:安神止痉,治疗温病高热,神昏抽搐。
公英 地丁:清热解毒,消除痈肿,治疗乳痈、疔疮等一切阳性疮痒。
丹皮 桂枝:活血去瘀,调经止痛,治血瘀之经闭、痛经。
地骨皮 丹皮:凉血、除蒸、退虚热,治疗骨蒸、潮热。
桑皮 地骨皮:写肺热止咳喘,治疗肺热咳嗽。
黄连 肉桂:交通心肾,治疗肾阴虚,心火亢旺,治心肾不交之心悸失眠。
半夏 瓜蒌:宽胸散结,降逆化痰,治痰热互结于胸中之胸脘痞满。
旋复花 代赭石:降逆化痰,治痰浊中阻之心下痞满,噫气呃逆。
瓜蒌 贝母:清热化痰,治疗肺热痰多咳嗽。
贝母 知母:滋阴润肺,润躁止咳,治肺热虚实咳嗽。
紫苑 款冬花:去痰止咳,治疗痰多咳嗽。
当归 川芎:养血、活血、止痛,治疗血虚血淤气滞之痛经和产后腹痛。
三棱 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治气滞血淤之经闭、食积、症瘕。
穿山甲 王不留:通经下乳,治疗乳汁不下,穿山甲王不留,妇人吃了乳长流。
白芍 甘草:酸甘化阴,养血敛阴,治阴血不足之筋脉拘急及腹痛。
当归 熟地:补血滋阴,治疗血虚诸证。
阿胶 黄连:滋阴、降火、安神,治疗热病伤阴,阴虚火旺之心烦不寐。
天冬 麦冬:滋阴清热,治疗肺躁咳嗽,热病口渴、便秘及心神不安等。
女贞子 旱莲草:滋补肝肾,乌须黑发,治疗肝肾阴亏之须发早白。
龙骨 牡蛎: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治心火偏亢之心悸失眠,肝阳上亢之头痛头晕。
枣仁 柏子仁:养心安神,治心虚血少之心悸不眠。
天麻 川芎:平肝熄风,去风止痛,治肝阳上抗之头痛眩晕及风湿牙痛,头痛。
石昌蒲 郁金:化湿浊、开心窍,治湿温浊邪蒙蔽心窍之神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