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部位感染是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权威数据显示手术部位感染居院内感染的前3位,其中清洁切口(Ⅰ类)的感染率为1.5%左右,可能污染的切口(Ⅱ类)和污染切口(Ⅲ类)的感染率分别在5%和10%左右。
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明显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国外大样本的病例对比试验显示,手术前0~2小时给药效果最好。中华医学会等编写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也指明: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毫升),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可能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有两种例外情况需要注意。一是只能选用万古霉素类药物作为预防用药时,由于万古霉素静脉滴注给药要求时间较长,一般选择术前120分钟给药,给药1小时。第二个例外是剖宫产时为减少抗生素经胎盘对胎儿的影响,选择在结扎脐带后立即静脉给药的方式预防应用抗生素。
目前术前给药时间大家已有共识,但在临床实践中还难以保证。如果手术当日清晨在病房给药,患者接受药物后再到手术室,手术开始时间往往在60分钟以后,甚至超过2小时或更长时间。这就难以确保在手术开始时有较高的血药浓度和组织药物浓度,会影响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
国外推荐把手术前预防性使用的抗生素带到手术室,由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给药。一般在麻醉诱导期给药,或估计在手术开始前30~60分钟给药。国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要求外科医师将手术患者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抗生素随手术患者带到手术室,由手术护士给药,收到了明显效果。由于大多数抗生素应用之前需要做皮试,因此在病房必须先做好皮试并在病历中明确记载。此外把术前预防性抗生素带到手术室,势必增加手术室护士或者麻醉师的工作量,这需要医院统一协调管理和相关科室人员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