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 tumors,GIST )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属于消化道间叶性肿瘤,。年发病率1/10万-2/10万。最常发生于胃(60%~70%),其次是小肠(20%~30%),结肠、直肠和盲肠仅占5%,食管则占2%~3%,偶有发生在网膜、肠系膜和腹膜者。
自从1983年Mazur和Clark首次提出胃肠道间质瘤这一概念以来,随着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电镜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GIST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并对其特殊的组织学、组织化学、遗传学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基因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手术仍然是可切除胃肠道间质瘤的首选治疗方式,同时靶向治疗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水平。
由于其生物学行为与胃癌有很大的不同之处,主要以局部复发及血行转移为主,因此手术操作相对简单,要求完整切除肿瘤即可,不要求清扫胃周淋巴结。腹腔镜技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楚、出血量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但操作相对复杂,完全依靠器械,没有医生的触觉,因此对术中结构的辨别及特殊部位的操作受到一定的限制。
但是,自从Lukaszczyk 等于1992 年首先报道了通过腹腔镜切除GIST以来,各大腹腔镜治疗中心都开始应用腹腔镜来治疗胃肠间质瘤,腹腔镜下操作能够达到直视手术下所要求的切除范围,而且不破坏肿瘤,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以及腹腔镜器械的逐渐完善,腹腔镜技术特别是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GSIT能够迅速准确地定位肿瘤, 缩短手术时间; 有效避免单纯腹腔镜下因肿瘤小或部位特殊不能寻及肿瘤而中转开腹手术, 降低无谓中转率; 提高切除范围的准确性, 保证切缘的阴性;提高手术安全性。
目前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存在的争议主要在于胃间质瘤肿块极其脆弱,容易破溃导致腹腔播散转移,腹腔镜下气腹环境和器械的操作是否有增加肿瘤细胞种植转移的风险,从而影响胃间质瘤患者的长期生存。胃间质瘤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一直以来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胃间质瘤肿块的大小方面。
NCCN及ESMO的胃间质瘤治疗指南都曾将腹腔镜胃间质瘤手术适应证限制为直径5cm以内的肿瘤,2013年GIST专家共识指出腹腔镜手术容易引起肿瘤破裂和导致腹腔种植,所以不推荐常规应用,在有经验的医疗中心,可以根据肿瘤部位和大小考虑进行腹腔镜切除。目前随着腹腔镜技术及手术器械的发展,通过腹腔镜已经能够完成绝大多数的普外科手术。Nguyen 等报道了 2000 年- 2005 年 43 例腹腔镜 GIST 切除的效果及临床随访结果,认为腹腔镜 GIST 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Meta 分析的结果也提示腹腔镜手术能够减少出血量,更早的恢复肠道功能,减少住院时间。腹腔镜手术的近期效果是肯定的。。K arakousis 等报道一组肿瘤体积相似而分别施行腹腔镜及开腹胃间质切除术的对比情况,1998~20 0 9 年 40 例患者接受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同一时间段接受开腹胃间质瘤切除术的患者 115 例,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似,但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更短,出血更少。结论是直径≤8cm的胃间质瘤腹腔镜手术比开腹手术更具优势
综上所诉,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安全、疗效确切,较开腹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在有经验的中心,可以作为间质瘤的常规治疗手段。虽然研究表明胃间质瘤开腹切除与腹腔镜切除的近期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关于远期疗效的报道不多,对影响预后的因素也需深入探讨。
目前对于胃肠间质瘤腹腔镜手术的适应症还没有一个非常明确地的规范,关于适合腹腔镜手术操作的肿瘤大小、部位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腹腔镜胃间质瘤治疗的适应症应该严格把握,尽量避免术中的医源性破裂。相信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及器械的进步,特别是达芬奇机器人在临床中的应用,会有越来越多的胃肠间质瘤患者通过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为其带来更小的创伤及更快的恢复,而不会影响手术的远期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