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 PVS) 是发生在关节、腱鞘、滑囊的滑膜慢性增殖性疾病。包括局限性和弥漫性,二者组织学特征相同,都包含铁沉积、纤维基质细胞、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的异常增殖。本病生物学行为及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较易误诊,复发率高,可有骨侵袭,多次复发可致关节及肢体功能丧失甚至截肢,也可恶变和转移,恶性者预后极差。1997年9月~2006年7月,我科共收治11例膝关节PVS,均经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并通过病理检查证实。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39~66岁,平均53.1岁。病程4月~25年,平均5.5年。左膝4例,右膝7例。术前Lysholm评分53.7±20.0分。术前8例经MRI提示得到初步诊断,另3例术前诊断半月板损伤2例、骨关节炎1例。11例术后证实合并半月板损伤4例,骨关节炎4例。
临床表现:关节肿胀9例,均伴有浮髌征;无肿胀2例。髌上囊呈海绵状8例,其中伴有明显关节疼9例。关节活动受限6例,5º~90º。有轻微外伤史9例。
辅助检查:体温正常,血沉正常8例,另3例未查。类风湿因子阴性。X线片示关节肿胀9例,关节退变有骨赘、轻度狭窄2例。9例膝关节术前行MRI扫描,8例提示关节内积液伴有低信号混杂其间。
1.2 方法
使用关节镜:30º、70º关节镜,系列刨削刀、关节镜专用电刀和Arthrocare2000等离子手术系统。连续硬膜外麻醉,全程仰卧位10例(患膝可垂于床边),先仰卧位后附卧位1例。入路可取前外侧、前内侧、髌上内外侧入路。手术操作:弥漫型和局限型先用刨刀逐步将病变滑膜尽量切除,再用镜下电刀和Arthrocare2000等离子手术系统补充切除刨刀不可及处的病变并仔细烧灼止血,手术顺序为髁间窝-内外间室-髌上囊-内外隐窝。弥漫节结型主要用Arthrocare 2000等离子手术系统逐步将节结从滑膜分离下来,再用髓核钳逐块从关节腔内取出。此过程不可勉强在关节镜下施行,必要时应加做辅助切口以彻底切除病变为目的。局限型选择合适入路彻底切除病变后,用等离子手术系统仔细烧灼。对于病变滑膜常常侵及交叉韧带和半月板边缘,为避免过度切除损伤韧带和半月板,对这些部位采用髓核钳逐步撕除病变滑膜,再用射频刀低能量仔细烧灼力求彻底。术后均送病理检查。合并半月板损伤和骨关节炎4例均同期予以处理。
1.3术后处理
术后不放置引流管,关节腔内注射布比卡因(0.75%)3ml+肾上腺素0.1mg,大棉垫加压包扎5天,术后24小时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练习,48~72小时开始允许患肢负重。关节镜切口7天拆线,辅助切口12天拆线。病人术后留院观察5~7天。
1.4术后外放疗
伤口愈合后进行。弥漫型(6例)和弥漫结节型(2例)术后行外放疗,照射剂量除1例因不同意继续放疗只完成600cGy外,其余患者总剂量2000~3000cGy分10次,隔日一次照射。局限型3例未做外放疗。
2、结果
关节镜下表现:9例抽出关节积液,积液量5ml~80ml,平均31.8ml,其中5例为暗红色(图1),4例黄色浑浊液体;2例未抽出液体。镜下见黄褐色绒毛在关节腔内弥漫性生长,长短不一,可分布在关节腔内任何部位(图2),甚至侵蚀半月板和软骨面, 弥漫型病人中2例出现绒毛生长过长断裂后变成绒毛性游离体游离在髌上囊中,另2例则表现有多个黄褐色弥漫性节结相连占据滑膜表面,并有部分节结已经突出于关节囊外在髌上囊或N窝处软组织内形成包块,直径1~4.5cm,切除困难(图3);局限型的3例均为孤立节结,直径1~3cm,黄褐色硬韧,大部分在滑膜表面,少部分在滑膜下并侵蚀关节囊(图4)。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图5)。全程膝关节镜下行病变滑膜切除10例,1例关节后方节结状病变突出于后关节囊外,待关节内病变在镜下处理完后,再翻身俯卧位,重新铺单行后方开放手术切除。手术时间平均70分钟(40~150分钟)。
11例获得12~108个月的随访,平均46个月。随访时对关节功能行Lysholm评分和MRI检查。术后即行外放疗的7例(弥漫型)平均随访45个月未见复发(12~108个月), 1例弥漫型术后未完成外放疗,3个月后原位有包块复现,经MRI证实复发,再行关节镜下切除手术,术后加做外放疗后随访36个月未见复发。局限型3例未做外放疗,随访30~72个月(平均57个月)未见局部临床复发。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53.7±20.0)分增加到(87.5±3.8)分。手术前后评分有显著差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