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压力和生活节奏的不断提高,乳腺疾病逐渐成为我国女性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来呈迅速上升趋势,在女性肿瘤的发病率中居首位。已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随着乳腺普查工作的广泛开展及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更新,乳腺疾病诊断的发现率和准确性得到不断提高。
据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恶性肿瘤报告,上海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在过去的30年中上升了138%。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统计了1990年至2005年的6167例乳腺癌病例,显示56%为绝经前妇女。因此早发、高发成了上海市乳腺癌发病的特点。受乳腺癌发病率增加的影响,乳腺癌病死率将同步增加,医疗负担加重。美国的乳腺癌筛查资料显示,美国的乳腺癌病死率在1975年至1990年以每年0.4%的速度递增。但由于筛查的广泛开展,从1990年至2000年乳腺癌病死率却以每年2.3%的速度下降。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等密切相关。早期乳腺癌筛查已被国际上列为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的有效防控措施。
超声应用于乳腺疾病的检查,已有超过五十年的发展史。Wild(1951年)等国外学者用脉冲法A型超声对乳腺组织及乳腺肿物进行探测并获得个别B型的声像图。Kossoff G(1972年)报道用灰阶超声能清楚显示乳腺及其病理特征。我国于70年代后期开始在临床上应用实时超声开展乳腺疾病的超声检查,最早有许广波(1979年)的报告。80年代中后期又应用高频探头诊断乳腺疾病,取得较好效果。进入90年代后,国内外超声界大量报道彩色血流显像应用于乳腺疾病(尤其乳腺肿瘤)诊断,使乳腺疾病的超声检查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乳腺超声最初一般用于粗略显示乳腺结构及一定程度上帮助鉴别囊性和实性肿块。但随着图像分辨率和计算机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超声造影、弹性、三维等超声新技术的不断应用,超声检查可以越来越多的反映乳腺内的精细结构和微小病灶,超声诊断乳腺疾患已成为一项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常规检查手段。
超声检查对受检者无痛苦,无放射性损害,可以短期多次重复进行,适用于任何年龄和女性任何生理时期,包括妊娠期和哺乳期。检查前,受检者无需特殊准备,操作简单,无检查盲区。而且,由于乳腺位置表浅,超声对软组织有良好的分辨力,能够清晰的显示乳房及胸壁的各层结构,可以确定病变的解剖部位和层次,鉴别乳腺肿块和胸壁肿块,发现乳腺内数毫米的小肿块。超声可测量乳腺肿块的大小,显示肿块的内部结构,判断肿块的物理性质(囊性、实性或囊实性混合性),了解乳腺肿瘤对周围组织浸润情况。根据声像图表现,结合血流信号特征,有助于进一步鉴别乳腺肿瘤的良、恶性。对不能确定的乳腺肿瘤有选择地进行超声引导下细胞学检查或粗针穿刺活检以及治疗。
综上所述,与其他一些辅助检查方法相比,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性、简便、易行等优点,还可进行动态观察,临床诊断符合率也较高,因此,乳腺超声目前已作为临床上重要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但是,乳腺超声检查具有操作者依赖、主观因素以及隐匿性病灶等局限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