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到医院以后都会晕头转向,对自己即将开始的“医疗之旅”发憷,因为哪里都是人满为患。本文结合笔者自己工作单位的实际情况,尽量给大家一些实惠的建议,能让大家节省一点时间和精力。首先声明的一点是,本文仅针对不太急的门诊慢性病,如果要是危及生命的主动脉夹层、急性心肌梗死或者急性心衰,可不能这么慢悠悠地走流程,那是要迅速进入急诊抢救室的。
需要怎么挂号?
如何能挂上热门医院热门科室的专家号是众多寻医问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由于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目前还做不到真正的转诊和预约制,而且不管大病小病大家都喜欢去当地或者相邻大都市最好的三甲医院,这样就势必会导致三甲医院常年爆满,一号难求。这个问题怎么破?其实,可以从多个途径入手,你会发现挂号也不是特别难,有以下几个窍门可以来解决。
一、看特需
很多知名专家门诊时间有限,号源也有限,对于家庭经济状况宽裕而临床情况复杂的病例或者十分纠结不知如何决策的问题,与其动用各种关系找人加号又挤在一起焦急地等上几个小时,还说不了几句话,其实还真不如去特需门诊踏踏实实地和专家交流。每个医院都有特需门诊,可以现场预约、电话预约或者114预约。
二、网络预约
目前是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有许多网络挂号的网站、APP或者微信公众号,这可以充分利用医生的碎片时间帮助患者,而且在扩张市场的起始阶段,互联网公司会有不少优惠政策,对于熟悉互联网的患者或家属,可以多“蹭”一些资本的“油水”。目前,有些网络平台的预约加号服务还是免费开放的。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医疗尚无法和所有医保系统及医院官方进行完美对接,在使用过程,应仔细阅读备注信息和注意事项。
三、诊间预约
在门诊遇上了“有缘分”的专家,下次复诊还想找他看,怎么办?难道还要起早往医院赶吗?这时你可以让医生给你做一个诊间预约,约在下次他出专家门诊的合适时间。这项服务不但让医生提前协调安排自己的工作,还大大减少了患者看病的时间成本,可以做到从从容容地过来就诊。
友情提示,初次就诊没有详尽检查结果的患者,可以先挂普通号,把相关的检查都约完做好,拿着完善的结果再去看专家门诊;外地患者不用盲目到大城市看病,可以利用网络平台,选择好目标医院目标医生,先将病历资料发过去咨询,然后再完成预约加号。
需要提前做什么准备?
首先,要准备看病经过。初次就诊的患者可能要简单一些,资料不多,但反复就诊特别是去过多家医院看病并住院的就复杂了。患者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把自己住院看病的过程写下来(比如,2002年因为心绞痛住院,2005年得了前壁心肌梗死,前降支做了1个支架,2006年再次因为心绞痛住院,复查发现支架闭塞,第二次植入支架,2007年复查发现支架再次闭塞,转到心外科做了搭桥手术,等等);也可以提供每一次住院的完整病历或者详细的病历小结。
其次,要准备检查结果。在门诊看病向患者要以前的检查结果时,经常遇到患者没带,原因不外乎“那些结果我以为没用,就给扔了”、“我不知道放在家里哪里了,找不到了”、“我们当地小医院的结果不准,我没带,在这里重新查吧”,反正是两手空空。其实有些结果特别是有症状不舒服时的心电图,血压心率记录,包括化验检查,可能都有很重要的价值。心内科中的心律失常这一大类疾病,主要是靠心电图来诊断的,而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经常是阵发的,不是持续存在的,所以,发作时的心电图更显珍贵(友情提示,心电图纸都是热敏纸,时间长了以后,慢慢就会褪色看不清楚了,所以,对于特别重要的心电图,建议留复印件保存)。最好将手里的检查结果按时间顺序排好,以便于医生查看对比。
另外,要准备常用药物。在门诊看病时还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询问患者曾经使用过什么药物治疗,患者并不知晓,有的说是家里人准备自己不关心;有的记不住药名只是描述药品大小、颜色、形状(友情提示,这些信息其实用处不大,很多药并没有显著的外观特征);还有的只能想起个别的字,医生就得一个一个地猜,这样,就降低了看病的效率,浪费了医患双方的时间。如果记不住药名也没有关系,患者只要拿着每天服用药物或者药盒就可以了。还有不少病人常说,大夫你不用问了,重新开药吧,以前的药我都不吃了。其实,询问以前的用药也是以此获知患者的治疗反应,目前某些症状是否是药物的不良作用,是否需要复查某些检查的关键。有些比较细心的患者会自己整理出一份清单,详细记录不同时间段服用的药物,这样,医生看起来十分清楚,还加快了看病的速度。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在以前的治疗中对某些药物过敏或者有严重不良反应的,一定要及时向医生汇报,以利于制定个体的治疗策略。当然,有时一些不良反应可能和患者的用法、剂量、合并使用的其它药物及不同的疾病状态有关,也不一定就真的不能使用。
需要怎样约检查?
医生接诊后如果认为需要做化验和检查,会开出相应的单子,这些检查有的需要空腹,有的需要预约,有的检查必须要在特定时段内做,还有的检查必须要分开不能在同一天进行。这些信息一定要问好记下,以免没搞清楚,在检查过程耽误过多的时间。另外,还要和医生约定来复诊时间,以便评估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其实,有些比较简单的情况,通过正规权威的互联网平台也可以完成,不一定需要到医院来面诊,还可以大大节省患者的路途时间。
预约时间的问题就不要问医生了,医生没有权限也没有精力解决,这个还是要自己去预约检查的地方询问商量。在预约时,可以统筹安排一下,把同一天能完成的项目尽量放在一起,以减少来院次数。在大医院,穿白大衣的人不一定对医院情况都十分了解,医院里有见习医生、实习医生、进修医生,还有医技科室、行政科室和后勤管理人员,即使是在医院工作多年的医生,有时候对业务范围以外的事情也不是很了解,所以对于事务性的问题就去专门负责的地方询问,如检查和化验的地点可以到门诊大厅服务台询问;何时能拿到结果在预约检查的地方询问。这些信息一般在检查单或预约单上也都会有提示,大家一定要留意阅读。
需要怎么配合治疗?
确定治疗方案以后,患者就可以按照要求服药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既不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也不要“偏听偏信,道听途说”。
这是什么意思呢?治疗方案实际上是很个体化的,并且是随个体、环境改变而变化的,特别是在老年人中。有的患者可能在稳定治疗一段时间后,发现血压不如以前好了,控制不住了,或者心率突然变慢了,发生这种情况都要及时找到医生调整药物,并相应的做一些化验。这就是为什么治疗不能是“一成不变、墨守成规”,因为患者的情况其实每天都在变化的,年龄的增大,气候的变化,情绪的波动,睡眠的障碍,饮食的改变,合并了其它疾病,加用了别的药物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治疗的结果。所以,做为慢病管理,患者每天都应该记录血压心率,定期测体重并复查化验,对于自身的参数有一个相对比较清晰和准确的认识,这就是最好的配合治疗。这种长期治疗的“微调”也不一定非去三甲医院看医生,通过正规权威的互联网平台进行咨询也是完全可以的。
还有一种相反的情况,就是有的患者太爱变,服用一段时间药物之后,自觉没什么不舒服,状态还比较好,就开始自作主张地减少药物剂量,并且还不观察自己的血压心率,直到出现了血压的急剧升高或更严重的问题,才到医院看病。刚才说了,患者的长期用药是根据情况动态调整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但这种“变”是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的可控的“变”,而不是随意的“变”。还有的患者听到朋友、同事、邻居甚至一起锻炼一起参加辅导班的人说某种保健品或某种药物好,也跑到医院去开来吃,须知不同人的临床情况是不同的,别人合适的不一定适合你,切不可盲目套用,一定要多咨询一下医生。笔者曾遇到一位冠心病患者到门诊来开华法林替代阿司匹林,说看了“养生堂”节目,里面的专家说华法林预防脑卒中效果优于阿司匹林。我说那是在房颤患者中使用效果好,并不适合您的情况。适于人群错了,好事也可能会变成坏事。
这些就是我一直想对门诊患者说的话,如果大家看了这些,能够在实际就诊中有所获益,我也就感到十分欣慰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