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由Deramond于1984年首先用于临床。他采用经皮椎体内注射骨水泥的方法治疗C2椎体血管瘤患者,术后有效地缓解了疼痛,并将该方法称为经皮椎体成形术。1994年,PVP在美国通过FDA批准得以在美国应用,其应范围越来越广,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血管瘤、骨髓瘤及转移性溶骨性肿瘤,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骨水泥渗漏入椎管内或周围组织内。也有人将其用于新鲜的椎体骨折,甚至严重的爆裂性骨折。但往往不能纠正骨折所致后凸畸形,畸形的存在会继发心肺功能及消化功能的损害。
PVP与PKP可能的并发症包括:感染、硬膜外血肿、肋骨骨折、术后再骨折(邻近椎体/手术椎体)及与骨水泥渗漏有关的神经症状、全身性症状甚至是肺栓塞等。
骨水泥渗漏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PVP术骨水泥渗漏率为40%,椎体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 KP) 术骨水泥渗漏率为8%,在短时期内,绝大部分的渗漏无明显症状;但漏出的骨水泥也可能由于机械压迫、发热、化学毒性等因素造成神经损害甚至截瘫。郑召民认为预防神经损伤应注意:(1)严格把握手术指征,伴有明显游离骨折块、椎体后壁不完整的患者应列为相对禁忌;(2)PKP扩张球囊应置于椎体前中1/3,减少骨折块移位风险;(3)掌握好骨水泥注入的时机与注入量,选择在面团期推注,一般胸椎不超过3ml,腰椎不超过5ml。另外,要警惕迟发性神经损伤,一旦术后发生新的腰背痛,应想到再骨折的可能,及时诊断处理,尽量避免神经损伤发生。
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致命性并发症。在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过程中,骨水泥单体、骨髓或脂肪颗粒有可能在压力作用下进入肺循环,导致呼吸及循环衰竭。肺栓塞一旦引起临床症状病情凶猛,因而重在预防。郑召民认为主要预防措施有:(1)控制手术节段。有研究表明发生心肺并发症的几率与一次手术的椎体数量及PMMA注入量呈正相关关系。宜谨慎选择靶椎体,一次手术不宜超过3个节段。(2)避免在稀薄期注入骨水泥,推注过程宜缓慢,以降低注射压力。PVP手术中为减少渗漏,可先注射0.5~1ml,稍等片刻(约15~20s)后再继续注射。其他并发症包括疼痛无缓解、神经根性痛、脊髓受压、感染、邻近椎体骨折、静脉栓塞的发生率大约为10%,一些少见的并发症如感染、肋骨骨折等只要注意规范操作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