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交联技术(collagen crosslinking,CXL)作为一种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的新方法,能够阻止进展期圆锥角膜的自然病程,改变了治疗圆锥角膜的思维方式,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迄今为止,该技术历经10年探索,在技术方法和治疗适应症方面均有明显改进和扩大。海军总医院眼科樊郑军
1、CXL概述
共价交联存在于正常角膜相邻原胶原螺旋之间。自然条件下年龄、糖化水平可能影响交联程度。CXL技术的原理是利用UV-A照射光敏剂核黄素浸润的角膜,在370nm波长紫外线作用下,核黄素分子被激发到三线态,产生以单线态氧为主的活性氧族。活性氧族可与各种分子发生反应,诱导胶原纤维的氨基(团)之间发生化学交联反应(II型光化学反应),从而增加了胶原纤维的机械强度和抵抗角膜扩张的能力。370nm是核黄素的吸收峰波长。
目前文献涉及的CXL方法大部分是建立在德累斯顿方法之上。术前超声测厚仪确定角膜厚度至少400μm,可使用匹罗卡品缩瞳以减少UV-A对晶体和眼底结构的照射剂量。为利于核黄素弥散到角膜基质中,在表麻下去除角膜中央7~9mm范围内上皮,0.1%核黄素(20%右旋糖苷作为溶剂)溶液每2~3分钟滴一次,时间30分钟。使用370nmUV-A照射30分钟,能量为3.0mW/cm2。照射期间,每隔2~3分钟滴一次核黄素。术后给予抗菌素、激素和人工泪液药物治疗,戴软性角膜接触镜,3~5天角膜上皮愈合后摘镜。若角膜厚度低于400μm,可使用低渗核黄素溶液使角膜水肿达到400um后再进行CXL治疗。
若按目前CXL的参数进行照射,由于核黄素光敏剂的吸收作用,仅有7%的UV-A穿过角膜,晶体仅仅接受0.65J/cm2的剂量,远远低于引起白内障的70J/cm2 的剂量。造成猴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死亡的视网膜损伤UVA阈值是81mW/cm2,使用目前治疗参数是远远达不到这个阈值。若角膜厚度大于400um,角膜内皮细胞不会受损。为了避免对内皮细胞、晶体或视网膜的损伤,有必要在术前排除低于400um的薄角膜,术前矫正UVA照射剂量。
2、CXL术后角膜生物学反应
CXL最显著的一个生物学效应是对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应用微电脑控制的生物力学测量装置对CXL治疗前后的角膜进行应力-应变效应测量,显示猪角膜的硬度增加71.9%,人角膜的硬度增加328.9%,交联后猪角膜的杨氏模量为1.8,人角膜的为4.5。交联效应主要发生在角膜前部的300μm。人角膜之所以生物力学改变明显主要因为人角膜厚度较猪角膜薄。
角膜不仅具有弹性,也具有粘弹性。弹力由张力决定,与作用力呈直接的比例关系,粘性阻力表现为物理学上的"滞后现象",主要取决于施加作用力的速率。眼球反应分析仪(ocular response analyzer, ORA)是一种能活体测量角膜生物力学属性的仪器,测量参数包括角膜滞后(corneal hysteresis,CH),角膜阻力系数(corneal resistance factor,CRF),角膜补偿IOP(corneal compensated IOP,IOPcc),Goldmann相关IOP(Goldmann correlated IOP,IOPg),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Goldich等用ORA观察10例10只眼CXL术前和术后1周、1月、3月河6个月上述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CH和CRF有短暂升高,但没有统计学意义,IOPcc和IOPg在术后1周和1月有显著性提高,但3月以后没有明显改变,表明CXL术后ORA所反映的生物力学指标没有明显变化。Noguera等对离体猪角膜进行ORA分析发现CXL后CH和CRF 均有明显升高。因活体ORA评估的对象是整个眼球,而传统的生物力学和离体ORA评估对象是角膜,因此不同研究方法所得结果不同。由于ORA有活体测量生物力学的优势,其在评价CXL疗效的作用需进一步研究。
共焦显微镜(confocal microscopy)可以提供高清晰度和放大倍率的角膜各层面图像,为观察活体角膜组织细胞形态、结构、厚度以及病理变化提供了新的手段。共焦镜检查显示CXL治疗后照射区前部300um角膜基质细胞发生凋亡。术后一个月前部基质水肿、基质细胞密度和神经纤维数量减少。术后3~6个月,角膜水肿减轻,基质密度增加,激活的基质细胞逐渐聚集在前、中部角膜基质上,而深层基质和内皮形态未受到影响。CXL治疗2年后在前中部基质中有针形高反射带或桥,认为是一种新产生的胶原。术后36个月通过共焦镜检查仍能观察到角膜结构和细胞学方面的变化。利用共焦镜检查CXL后角膜发现,在角膜基质300-400um深度有一分界线,推测这是交联基质与未治疗区域的分界线。由于共焦镜能提供明确的形态学证据,该检查将是观察CXL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工具。
另外,CXL治疗后的角膜热力稳定性以及抗胶原酶能力均显著提高。实验显示CXL后猪角膜能抵抗胶原酶和其它酶的消化,这提示CXL可以减缓或阻止因感染、外伤或免疫原因引起的角膜基质溃疡。但是,CXL不像EDTA和其它抗胶原酶,它不依赖金属耦合剂,其对胶原酶的抵抗作用归因于胶原纤维的结构性改变,阻止蛋白酶接触酶作用的断裂位点。
3、CXL在圆锥角膜治疗中的应用
目前CXL技术所取得的临床经验大部分是从治疗圆锥角膜取得的。
有证据表明CXL在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中是有效的,长达5年的临床观察显示角膜变平,裸视和矫正视力提高,但目前尚缺乏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结果,也不能进行Meta分析。对新诊断圆锥角膜病人应进行系统角膜地形图随访,如果确认圆锥角膜处于进展期,早做CXL治疗是有益的,甚至在视力损伤前或出现明确临床症状前即可行CXL治疗。由于不能明确非进展期圆锥角膜是否进一步发展,CXL对这些病人的治疗效果不能肯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有学者提出可对forme-fruste(顿挫型?)圆锥角膜者先进行预防性CXL治疗,然后再行角膜屈光手术。考虑到CXL本身可对角膜结构和屈光造成影响,并且CXL治疗后屈光疗效的预测将受到干扰,因此应慎重扩大角膜屈光手术的适应症。
对于那些进展期圆锥角膜植入基质环的人,CXL可使基质环植入后几年发生的角膜变薄减缓,角膜变平。植入基质环时间和CXL的时机目前还没有定论。CXL和PRK手术是否联合施行目前也不统一。有作者认为PRK手术目的是去除散光,CXL同时进行PRK手术,术后再佩戴硬性角膜接触镜可以明显提高患者视力。应当在明确CXL治疗后角膜发生的病理生理变化后再决定CXL是否与其他治疗圆锥角膜方法联合应用。
虽然大多数报道患者接受CXL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Koller报道CXL后1年后有2.9%眼最佳矫正视力丢失2行以上,认为超过35岁并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6/7.5以上)是视力下降的明确风险因素。CXL治疗圆锥角膜的其他并发症还包括感染性角膜炎、无菌性炎症浸润、haze形成和角膜上皮延迟愈合。感染性角膜炎可因细菌、阿米巴、单疱病毒造成,这些感染有潜在损伤视力的风险。
4、CXL在其他扩张性角膜病变中的应用
医源性圆锥角膜是屈光手术严重并发症。目前越来越多的报道用CXL方法治疗此疾病,有少数病例联合角膜基质环进行治疗。短期到中期结果来看具有稳定效果。Vinciguerra等人应用CXL治疗9例13眼医源性圆锥角膜,术后12个月平均SimK减少2.02D,视力提高0.1 logMAR。Kymionis等应用共焦镜观察CXL治疗后的医源性圆锥角膜,发现其术后组织细胞学变化类似于圆锥角膜。对于医源性圆锥角膜应当密切进行角膜地形图观察,若病变进展,可积极进行CXL治疗。
透明边缘变性是一种非炎症、渐进发展角膜病变,以双侧下方角膜周边部无痛性变薄性为特征,可造成明显的逆归散光,角膜接触镜矫正效果不佳,最终需进行角膜移植。鉴于透明边缘变性在病理过程上类似于圆锥角膜,CXL治疗若能阻止其发展,将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Spadea应用CXL治疗一例透明边缘变性患者,治疗后三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由0.1提高到0.3,CXL治疗1年后视力仍保持稳定,角膜地形图也有改善。其他报道也提示透明边缘变性经CXL治疗后病变得到控制。因病变处于角膜周边部,CXL有损伤角膜缘干细胞风险,治疗时需慎重。
5、CXL在其他角膜病变中的应用
CXL可减轻角膜水肿。Ehler等对11例大泡性角膜病变进行CXL治疗后10例角膜变薄、视力提高。Wollensak对3例角膜水肿患者治疗后角膜均变薄。为使深层基质更有效的交联,Krueger等采用分层基质内传递核黄素联合UV-A照射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CXL治疗角膜感染的临床有效性有待验证。目前仅有一例报道埃希杆菌感染的角膜炎和一例不明原因的角膜炎。理论上核黄素对核酸有中等亲和力,吸收UV-A造成鸟嘌呤基团氧化,因此可以阻断病毒和细菌基因组的复制。UV-A具有抗微生物作用,对微生物膜的损伤和氧自由基造成DNA的损伤均对核黄素的抗菌作用有协同性。已证实UV-A和核黄素联合可以杀死造成感染性角膜炎的常见细菌。
CXL技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副作用小。随着对其角膜生物学效应的深入了解,CXL治疗角膜疾病的适应症还会将扩大和深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