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几乎见于所有的术后病人。随着对疼痛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对术后疼痛的产生机制和治疗有了许多新认识。在临床工作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近年来国外已将术后镇痛作为临床工作的常规内容之一。
手指离断伤是手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的方法是给病人实施断指再植术。由于手指神经末梢丰富术后疼痛剧烈,从而使很多病人疼痛剧烈影响饮食和睡眠,病人对“十指连心”的感受非常深刻,因而术后止疼成为手外科重要的问题。地佐辛是一种强效阿片类镇痛药,能缓解术后疼痛,其镇痛强度、起效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与吗啡相当,但成瘾性很小。
2012年5月至今,采用地佐辛注射液治疗断指再植术后疼痛,疗效满意,术后疼痛不同于一般生理性疼痛,除创伤对神经末梢的机械性损伤引起伤害性感受外,在组织受到损伤时,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敏感性改变是引起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损伤刺激引起外周神经细胞轴突中胞浆逆向流动,导致神经末梢释放P物质,引起局部血管通透性增高, 组织水肿;同时受损组织释放的炎性致痛物质,如缓激肽、组织胺、白三烯、前列腺素和其它一些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引起的炎症反应,既可直接刺激伤害感受器又可造成周围神经活化和敏感,即使正常的阈下刺激也会产生疼痛。
新近研究表明,由于手术损伤和围术期其它一些有害刺激,引起脊髓背角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强,形成中枢敏感性增强,使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刺激的反应强度增加,时限延长,而一些非疼痛刺激也会引起剧烈疼痛。由此可见,术后疼痛是疼觉过于敏感化及这种敏感性向损伤周围组织的异常扩散。术后疼痛对生理功能影响的最大方面在于引起内脏反应,主要是疼痛导致自主神经活动异常,血中儿茶酚胺升高有关,这种变化以植物神经的异常活动为先导,引起一系列的器官、组织反应;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律紊乱, 甚至心跳骤停;呼吸浅快;还可出现恶心、呕吐、出汗等, 同时由于致痛类介质的异常释放,既加重术后断指的缺血、缺氧和水肿,又可引起机体内激素和酶系统代谢异常,蛋白质合成缓慢, 分解加速,不利伤口愈合。
另外,疼痛可使人体免疫球蛋白下降,影响术后康复。尤其胸部术和上腹部手术后病人,因切口深,胸壁神经受损,不愿咳嗽、深呼吸和翻身,更易于形成肺不张、血栓、麻痹性肠梗阻等并发症。术后疼痛是造成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术后疼痛严重影响手术病人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有效地缓解术后疼痛对改善预后和缩短住院时间有显著意义。由于术后疼痛的形成不仅与外周神经敏感化有关,而且认识到中枢敏感化是疼痛形成的重要机制,因而术后止痛的目的在于抑制或逆转传入神经冲动引起的中枢神经元兴奋性的改变,而并非要求达到生理和病理痛觉的完全消失。
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地佐辛、芬太尼等, 与神经中枢的阿片受体相结合, 激活体内内源性镇痛系统的中枢部位,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下行性抑制纤维,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对伤害性信息的向上传导,从而起到止痛作用。阿片类药物自发现以来,一直是术后止痛的主要方法。地佐辛是苯吗啡烷类衍生物,主要激动κ受体,κ受体分布于大脑、脑干和脊髓,激动κ受体可以产生脊髓镇痛、轻度的镇静和呼吸抑制。根据地佐辛的药代动力学及国家药典规定剂量:静脉镇痛泵注射地佐辛组术后药物配方为地佐辛0.8mg/kg加生理盐水至100ml持续静脉镇痛泵注射(2ml/h);对照组杜冷丁1.5mg/kg加生理盐水至100ml持续静脉泵注射(2ml/h)。经对照研究证实地佐辛相对于传统止痛药度冷丁有更好的镇痛效果。
静脉泵注射地佐辛相对于肌肉注射,有利于在体内维持一个长时间、稳定的药物浓度,术后镇痛效果较好,作用时间较长。另外,在本研究中,我们观察到,地佐辛镇痛组2例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其中一例为年龄偏大(65岁)身体较瘦弱的病人,和另一例为年龄较小(8岁)的病人,因此对一些特殊人群,应减少地佐辛的用量,以防并发症出现。地佐辛组无一例出现成隐性,充分说明其成瘾性较小,在临床上对青壮年病人可以放心使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