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庭疗法是在欧洲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疗法,起源于英国伦敦的小儿科医生劳恩菲尔德(M.lowenfeld,1890―1973)于1929年创立的用于儿童心理治疗的世界技法(the world technique )。劳恩菲尔德在儿童心理咨询中注意到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充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内容,当给孩子们一些玩具、模型和沙箱时孩子们做出令人颇感兴趣的作品,可以为心理治疗提供积极的帮助。她将这一方法命名为“世界技法”(The World Techique),并于1939年发表了论文。这里所讲的“世界”据说是孩子们自然说出来的,对孩子们来讲,这一游戏疗法从某种程度可能正好反映了他们的“世界”。
瑞士的心理治疗家卡尔夫(Dora M.kalff)发展了劳恩菲尔德的世界技法,并用sandspiel 命名,以区别劳恩菲尔德的世界技法。河合隼雄(kawai hayao)将其介绍到日本的时候命名为箱庭疗法。从1965年开始,在天理大学,京都市心理咨询中心,京都大学教育学部心理教育咨询室等相继使用“箱庭疗法”这一“世界技法”进行咨询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和咨询效果。
随着临床心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始关注箱庭疗法,并将箱庭疗法与荣格分析心理学及相关理论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疗法。
目前,无论是理论构建还是相关的治疗技术、专业治疗师的培训,美国和日本在箱庭疗法方面的发展都是引领潮流的。
尽管中国在这方面的起步较晚,90年代才引入中国。但已有一批箱厅世界的开拓者正在孜孜不倦的在这片乐土上辛勤地耕耘着。日本箱庭疗法专家,京都大学心理教育咨询室嘱托咨询员樱井素子女士多次来中国向有关方面介绍箱庭疗法,在1997年的“湖北妇儿保健学术会”上又做了专题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兴趣并受到高度评价。
箱庭疗法是在治疗者的陪伴下,来访者从玩具架上自由挑选玩具,在盛有细沙的特制沙箱中进行自我表现的一种心理疗法。
箱庭疗法作为心理疗法的一种,无论是在其理论、技法、还是事例研究等方面都有了较好的发展。与其他心理咨询治疗方法相比,箱庭疗法给予病人更多非言语性的、象征层面的支持,更易深入咨询者的无意识,更能够洞察当事人的心理轨迹,释放和表现其内在的情绪,使当事人的深层次人格得以表现。同时,也可以让咨询师本身的压力得以释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