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寒包火”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症候,不仅儿童多见,很多成年人也可出现,起因与现代社会不规律的饮食、生活节奏、空调有关。
1、儿童饮食多甜腻,煎炸肉食品偏多,易生内热。
2、冬春之时,室内多开热空调,温暖干燥,久而生火。
3、孩子的衣服穿得过厚,出汗后毛孔开放,一旦感受风寒,风寒束表,内热无法从肌表外泄。一有外出,迎冷风,出现鼻流清涕,而舌苔薄黄,大便或干或不干,小便黄,口有臭味,气热。
治宜外疏风寒,内清积热;寒温宣降同用。
关键在积热的清除上要注意,有因食积化痰生热者,炒麦芽、山楂、神曲、槟榔、谷芽、柴胡、牛蒡子可选用,清心、小肠火的连翘、栀子可选用,利水清热的滑石、芦根、茅根可选用;大黄非有便结,不可轻用,即使用也宜小量,或暂用。
疏风寒者可选用麻黄、苏叶、白芷、荆芥、防风等药,原则宜清轻,量不宜大,因有内热本有发越之势,可以借力故不宜量大。
“寒包火”与秋燥,与冬日感冒,咳嗽参见,不识其病,往往用药或左或右,不能合拍,反致病邪深入,缠绵难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