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又叫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食管癌具有显著的家族聚集现象,高发区连续三代或三代以上患病家族屡见不鲜,但食管癌绝对不存在遗传,而是与家庭饮食习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亚硝胺类:亚硝胺类化合物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质,研究表明食管癌高发区食用酸菜的居民,胃液、尿液中存在有诱发食管癌的甲基苄基亚硝胺、亚硝基吡咯烷、亚硝基胍啶。并发现食用酸菜量和食管癌发病率成正比。微量元素和营养不良:食道癌高发区人群中血清钼、发钼、尿钼及食管癌组织中的钼都低于正常。食管癌高发区水土中缺少钼,钼的抑癌作用被多数学者证实。 营养不良摄入动物蛋白不足和维生素A、B2、C缺乏是食管癌高区居民饮食的共同特点。食管粘膜的损伤:长期喜进烫食、粗食,饮浓茶,多食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可引起食管粘膜损伤、引起食管粘膜增生间变,也可能是致癌因素之一。吸烟、饮烈性酒与食管癌发病有一定关系。各种长期不愈的食管炎可能是食管癌的癌前病变。霉菌致癌因素:用霉变食品可以诱发小鼠食管和胃的癌前病变或鳞状上皮癌。这类霉菌与亚硝胺促癌有协同作用。
1、早期食管癌的病理形态分型。
早期食管癌按其形态可分为隐伏型、糜烂型、斑块型和乳头型。其中以斑块型为最多见,占早期食管癌的1/2左右,此型癌细胞分化较好。糜烂型占1/3左右,癌细胞的分化较差。隐伏型病变最早,均为原位癌,但仅占早期食管癌的1/10左右。乳头型病变较晚,虽癌细胞分化一般较好,但手术所见属原位癌者较少见。
2、中、晚期食管癌的病理形态分型。
可分为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缩窄型、腔内型和未定型。其中髓质型恶性程度最高,并占中、晚期食管癌的1/2以上。此型癌肿可侵犯食管壁的各层,并向腔内外扩展,食管周径的全部或大部,以及食管周围结缔组织均可受累,癌细胞分化程度不一。蕈伞型约占中、晚期食管癌的1/6~1/5,癌瘤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向食管腔内呈蕈伞状突起,可累及食管壁的大部。溃疡型及缩窄型各占中、晚期食管癌的1/10左右。溃疡型表面多有较深的溃疡,出血及转移较早,而发生梗阻较晚。缩窄型呈环形生长,且多累及食管全周,食管粘膜呈向心性收缩,故出现梗阻较早,而出血及转移发生较晚。腔内型比较少见,癌瘤突向食管腔内,呈圆形或卵圆形隆起,有蒂与食管壁相连,其表面常有糜烂或溃疡。肿瘤可侵入肌层,但较上述各型为浅。少数中、晚期食管癌不能归入上述各型者,称为未定型。
3、组织学分型。
(1)鳞状细胞癌:最多见。
(2)腺癌:较少见,又可分为单纯腺癌、腺鳞癌、粘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
(3)未分化癌:较少见,但恶性程度高。食管上、中段癌肿绝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食管下段癌肿则多为腺癌。
扩散和转移方式
1、食管壁内扩散食管癌旁上皮的底层细胞癌变或成原位癌,是癌瘤的表面扩散方式之一。癌细胞还常沿食管固有膜或粘膜下层的淋巴管浸润。
2、直接浸润邻近器官食管上段癌可侵入喉部、气管及颈部软组织,甚至侵入甲状腺。中段癌可侵入支气管,形成支气管-食管瘘;也可侵入胸导管、奇静脉、肺门及肺组织,部分可侵入主动脉而形成食管-主动脉瘘,引起大出血而致死。下段食管癌常可累及贲门及心包。总计食管邻近器官直接受累者约占1/2,受累脏器依次为肺及胸膜、气管及支气管、脊柱、心及心包、主动脉、甲状腺及咽喉等。
3、淋巴转移比较常见,约占病例的2/3。中段食管癌常转移至食管旁或肺门淋巴结,也可转移至颈部、责门周围及胃左动脉旁淋巴结。下段食管癌常可转移至食管旁、贲门旁、胃左动脉旁及腹腔等淋巴结,偶可至上纵隔及颈部淋巴结。淋巴转移部位依次为纵隔、腹部、气管及气管旁、肺门及支气管旁。
4、血行转移多见于晚期患者。最常见转移至肝(约占1/4)与肺(约占1/5),其它脏器依次为骨、肾、肾上腺、胸膜、网膜、胰腺、心、肺、甲状腺和脑等。
临床表现
食管癌起病隐匿,早期可无症状。部分患者有食管内异物感,或自食物通过时缓慢或有梗噎感。也可表现为吞咽时胸骨后烧灼、针刺样或牵拉样痛。进展期食管癌则常因咽下困难就诊,吞咽困难呈进行性发展,甚至完全不能进食。常伴有呕吐、上腹痛、体重减轻等症状。
病变晚期因长期摄食不足可伴有明显的营养不良、消瘦、恶病质,并可出现癌转移、压迫等并发症。如癌肿压迫喉返神经引起的声嘶、骨转移引起的疼痛;肝转移引起的黄疸等症状。肿瘤侵犯邻近器官并发穿孔时,还可引起纵隔脓肿、肺炎等。部分患者在上腹部偶可摸到质硬的腹部包块,或触到锁骨上肿大淋巴结。
常见症状-早期症状
1、食道癌:咽下梗噎感:最多见,可自行消失和复发,不影响进食。常在病人情绪波动时发生,故易被误认为功能性症状。
2、胸骨后和剑突下疼痛:较多见。咽下食物时有胸骨后或剑突下痛,其性质可呈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样,以咽下粗糙、灼热或有刺激性食物为著。
3、食物滞留感染和异物感:咽下食物或饮水时,有食物下行缓慢并滞留的感觉,以及胸骨后紧缩感或食物粘附于食管壁等感觉,食毕消失。咽喉部干燥和紧缩感:咽下干燥粗糙食物尤为明显,此症状的发生也常与病人的情绪波动有关。
中晚期症状
1、咽下困难:进行性咽下困难是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的主要症状,但却是本病的较晚期表现。
2、食物反应:常在咽下困难加重时出现,反流量不大,内含食物与粘液,也可含血液与脓液。
3、其他症状:当癌肿压迫喉返神经可致声音嘶哑;侵犯膈神经可引起呃逆或膈神经麻痹;压迫气管或支气管可出现气急和干咳;侵蚀主动脉则可产生致命性出血。
诊断标准
1、纤维内窥镜检 在早期食管癌中,纤维内窥镜的检出率可达85%以上。
2、食管内镜优点是可以比较精确测定病变在食管壁内浸润的深度;可以测量出壁外异常肿大淋巴结;可以比较容易地区别病变在食管的壁部位。
3、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 ,该方法简便,受检查痛苦小,假阳性率低,经过实践证明在 食管癌 高发区进行大面积普查切实可行,总的阳性率可达90%以上,是食管癌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
4、X线钡餐造影 该方法除极早期食管癌不易显示外,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充分调好钡剂,令病人分次小口吞咽,多方位仔细观察和气钡双重造影,大多能发现食管黏膜增粗、迂曲或虚线状中断;或食管边缘发毛;或小的充盈缺损;或小的龛影;或局限性管壁发僵;或有钡滞留等较早癌的征像。
治疗
手术治疗重点讲述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① 吻合口瘘:颈部吻合口瘘对病人生命不造成威胁,经引流多能愈合;胸内吻合口瘘对病人造成极大威胁,死亡率甚高,胸内吻合口瘘多发生在术后5~10天,病人呼吸困难及胸痛,X线检查有液气胸征,口服碘水可见造影剂流出食管腔,应立即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禁食,使用有效抗生素及支持治疗;早期瘘的病人,可试行手术修补,并用大网膜或肋间肌瓣覆盖加强。
② 肺部并发症:包括肺炎、肺不张、肺水肿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以肺部感染较为多见,应引起高度重视;术后鼓励病人咳嗽、咳痰,加强呼吸道管理以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③ 乳糜胸:为术中胸导管损伤所致,多发生于术后2~10天,病人觉胸闷、气急、心慌。胸水乳糜试验阳性;一旦确诊,应放置胸腔闭式引流,密切观察引流量,流量较少者,可给予低脂肪饮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补充营养,部分病人可愈合。对乳糜流量大的病人,应及时剖胸结扎乳糜管。
④其它并发症有血胸、气胸及胸腔感染,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处理。
1、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是食道癌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食管反流至咽部或口腔,并常伴有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感、咽下困难等症状。
处理方法:食道癌术后的患者应注意饮食,多可进流食或半流食,戒烟戒酒,禁食冷热、酸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餐后应保持坐位或半卧位30分钟,注意胃肠减压,避免腹压过高给患者带来不适。
2、功能性胸胃排空障碍:食道癌术后,常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引起胸胃功能排空障碍导致大量胃内容物潴留。
处理方法:对于食道癌术后功能性胸胃排空障碍的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实施胃肠减压,给予倒置胃管引流或胃液回输,并积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3、食道癌术后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也是食道癌术后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咳嗽、胸闷及呼吸困难等,应积极治疗,以改善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处理方法:首先应积极控制感染,给予吸痰或*物治疗,以提高远期疗效。
4、食道癌术后严重腹泻:食管癌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导致患者出现严重腹泻现象,临床多认为主要是由于迷走神经切断、胃泌素浓度增高所致。
处理方法:积极给予止泻药物,同时给予补液,以免发生脱水。
放射治疗
食管癌放射治疗的适应症较宽,除了食管穿孔形成食管瘘,远处转移,明显恶液质,严重的心、肺、肝等疾病外,均可行放射治疗。
放疗反应
(1)食管反应:照射肿瘤量达10~20Gy/1~2周时,食管粘膜水肿,可以加重咽下困难,一般可不作处理,照射量达30~40Gy/3~4周后,可产生咽下痛及胸骨后痛,宜对症处理。
(2)气管反应:咳嗽,多为干咳,痰少。
放疗合并症
(1)出血:发生率约为1%。应在选择病人时,对那些有明显溃疡,尤其是有毛刺状突出的较深溃疡者,应特别谨慎,减少每次照射剂量,延长总治疗时间,在放疗过程中,应经常X线钡餐观察。
(2)穿孔:发生率约为3%,可穿入气管,形成食管气管瘘或穿入纵隔,造成纵隔炎症。
(3)放射性脊髓病:放射性脊髓病是头、颈、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潜伏期多在照射后1~2年。
晚期治疗
食道癌晚期的治疗中医中药治疗是最好的选择。食道癌晚期的治疗多不采用放射性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食道癌晚期的手术治疗应看肿瘤扩散转移的部位来决定。食道癌晚期的治疗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食道癌晚期很容易复发转移,西医治疗效果较差。此时做放化疗效果也不明显,放化疗毒副作用大,身体虚弱、年龄过大、心肝肾功能不全受损、骨髓抑制者不能应用。而中医中药不但可以使用食道癌的早、中、晚期,而且还能使用与手术前后,放化疗后的治疗,明显地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放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减少了放化疗所给患者带来的损伤,提高了自身的免疫力,增强了治疗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