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腰椎疾病,大家可能都会想到腰椎间盘突出症,很多人都可能会患这种疾病。但是你了解了全部腰椎疾病了吗?腰椎疾病主要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系感染、腰椎小关节紊乱、腰椎椎管狭窄症、姿态性腰腿痛、腰椎压缩性骨折、腰椎不稳症、慢性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腰椎结核、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出现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休息缓解。继之出现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无力,伴或不伴大小便异常。
腰椎间隙感染:腰部疼痛,活动受限。 “断裂”样腰痛,稍一刺激腰部或/及小腿肌腹痉挛胀痛,静息下来触不到明显的局限疼点。翻身时拒扶,随情绪波动,环境刺激加重,夜间需用止痛剂才行。
腰椎后小关节紊乱 当后关节上、下关节突的关系不正常时,急性期可因滑膜嵌顿产生疼痛,慢性病例可产生后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出现腰痛。此种疼痛多发生于棘突旁1.5厘米处,可有向同侧臀部或大腿后的放射痛。该病的放射痛一般不超过膝关节,且不伴有感觉、肌力减退及反射消失等神经根受损之体征。
腰椎管狭窄症 间歇性跛行是最突出的症状,患者自诉步行一段距离后,下肢酸困、麻木、无力,必须蹲下休息后方能继续行走。骑自行车可无症状。患者主诉多而体征少,也是重要特点。少数患者有根性神经损伤的表现。严重的中央型狭窄可出现大小便失禁,脊髓碘油造影和CT扫描等特殊检查可进一步确诊。
姿态性腰腿痛:发生姿态性腰腿痛的原因很多,如各种下肢先天或后天畸形。早期感腰部活动时痛,休息后减轻,其后则于休息后开始活动时腰痛加重,必须继续缓慢活动数分钟后,始能减轻。但活动稍久,则腰部疼痛无力不能继续工作。不论在任何位置都不能坚持太久,必要时常变换体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多有明确的外伤史;胸腰局部肿痛,局部有压痛及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伴有骨髓损伤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腰椎不稳症:常有腰部酸、胀及无力、惧站立,喜依托,大部分患者不愿携带重物以减轻腰部负荷。长出现双侧下肢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平卧后症状立即消失或明显减轻。
慢性腰肌劳损:长期反复发作的腰背部疼痛,呈钝性胀痛或酸痛不适,时轻时重,迁延难愈。劳累时加重,休息时减轻;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不能坚持弯腰工作。腰背部压痛范围较广泛,压痛点多在骶髂关节背面、骶骨背面和腰椎横突等处。叩击腰部有舒适感。
棘间棘上韧带损伤:棘间韧带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外伤史,外伤后即感腰痛,疼痛及压痛位置在两棘突之间的正中处,重压则疼痛加剧,一般局限在1-2个棘突间隙。劳累后及弯腰时,可使疼痛加重,休息后疼痛可暂时缓解。
急性腰扭伤:腰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强迫姿势以减少疼痛。疼痛为持续性,活动时加重,休息后也不能消除,损伤部位有压痛点,一般无下肢放射痛。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有腰部外伤或劳损史,第三腰椎横突尖部有敏感压痛,触及结节。
腰椎结核 早期局限性腰椎结核可刺激邻近的神经根,造成腰痛及下肢放射痛。腰椎结核有结核病的全身反应,腰痛较剧,X线片上可见椎体或椎弓根的破坏。CT扫描对X线片不能显示的椎体早期局限性结核病灶有独特作用。
椎体转移瘤 疼痛加剧,夜间加重,患者体质衰弱,可查到原发肿瘤。X线平片或CT可见椎体溶骨性破坏。
脊膜瘤及马尾神经瘤 为慢性进行性疾患,无间歇好转或自愈现象,常有大小便失禁。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腰椎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腰腿痛、骶痛、脊椎疼痛等,但是我们要明白一件事,这些疼痛并不全是腰椎病的专属症状。这就涉及到腰椎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了。主要有:与梨状肌综合征鉴别、与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与N绳肌及腓肠肌劳损鉴别、与妇科腰骶痛鉴别、与盆腔肿瘤鉴别、与血管源性疼痛鉴别、与骶髂关节病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结核、膝关节炎、骶髂关节劳损、骶髂关节肿瘤及瘤样病变) 以上便是腰椎疾病与其他有类似症状的疾病的鉴别诊断,希望能给患者以提醒,以免造成错诊误诊,延误治疗。在此笔者还要提醒大家的是,日常多运动,做好腰椎疾病的预防,免受腰椎疾病的危害。对于腰椎病患者要做好诊断,及时进行正确的治疗,做好要腰椎病的护理及饮食工作,早日摆脱病痛折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