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麻醉,体温监护和心电和氧饱和度一样,是必需的,没有商讨余地的。可目前即使在顶级医院,体温监测和保温,还没有被大家认识到,这里要再次强调一下。
哺乳类生物,是需要体温调节的。体温的调节,有自主(如找衣服)和不自主(如颤抖)行为,这一切都是大脑在感受到体温超出了耐受范围外的时候,给机体下指令后,身体各部位作出的反映。正常机体体温控制范围精确在 0.2 度以内。
全麻状态下,大脑对体温耐受范围感应的窗口加宽,也就是说,对温度的调节指令发出较晚。麻醉状态下,自主和不自主行为都失去了作用,加上血管扩张,血容量不足,灌注减少,身体和伤口暴露,冷水冲洗,冷液体血液,烧伤后作为调节体温的重要器官皮肤的丢失,等多种因素,使体温迅速下降(Sessler. N Engl J Med. 1997;12;336(24):1730-7)
低温在手术中是经常见到的。据统计,有一半的病人术中体温降到 36 度以下,1/3 的病人降到 35 度以下(Vaughan 1981,Frank 1992, Morris 1971)。
低温出现的后果,包括伤口愈合延迟(Kurz 1996), 心肌缺血和严重心率失常(Frank 1997),和凝血机能障碍(Sessler 1997)。最近,Sessler 小组从1800多篇文章中筛选出 14 篇进行荟萃分析,指出即使体温降低不到一度,手术中出血机会要增加 16%,输血可能增加 22% (Sessler, 2008)。 我们过去也谈过,低温,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是手术中互相恶化的死亡三角。
目前,外科管理改进计划(Surgery Care Improvement Project, SCIP)已经要求病人到达恢复室体温要达到 36 度,为麻醉提出了具体要求。
手术中要保温,必需先监测体温,这就要求大家把温度探头用上,不要把仪器作为摆设。
保温可以通过下列方式:
室温控制(如烧伤房间);
热毛毯,热风机;
保温帽,或棉帽,毛线帽;
液体加热;
呼吸道加热。
ASA 把温度作为必测项目,是有意义的。希望大家行动起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