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的延伸,即是一种经络疗法。它是将人体可吸收的生物蛋白线(羊肠线)埋入穴位,达到长效刺激穴位,疏通经络,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现代针灸替代疗法。羊肠线刺激经络穴位后,发挥了穴位、药物的双重效应,起到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神经功能,并能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这一小段线就像针灸针一样对穴位持续刺激,只是它并不露出体表,除有一点轻微的胀感外,并不影响日常活动。
羊肠线的外形像草绿色的缝衣线,置入穴位后,羊肠线会在组织中逐渐软化、液化、吸收,约需2~4周的时间,可以被人体完全吸收,不需要取出。人体的穴位也可以在羊肠线完全吸收后再次埋线,不会有副作用。
本疗法古书中并无记载,为近人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按照经络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针灸疗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穴位埋针疗法改良而来。针灸或点穴时,外力对穴位产生刺激,一旦针或手指离开穴位以后,对穴位的刺激就随之消失了,例如当胃溃疡发作时患者疼痛难忍,中医大夫就采用针灸治疗在患者“足三里”的穴位处扎一针,即刻就会缓解疼痛,但是起针后,疼痛依然会发作。
后来医生就把一根针埋在病人的“足三里”穴中,让它长期刺激穴位。从这个角度讲,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长效针灸疗法,弥补了针灸原有的扎针时间短、扎针次数多、疗效不持久、病愈后不易巩固的缺陷。
穴位埋线最早用于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治疗。这是一种神经损害性疾病,针灸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需要成年累月地不间断治疗,极为不便。采用穴位埋线治疗,病人只需每隔一个月到医院埋线一次,疗效近似于每日针灸。由于穴位埋线非常方便,治疗病种很快扩大,如慢性哮喘、慢性鼻炎、胃炎、荨麻疹、银屑病、腰腿痛等的治疗。但那时的穴位埋线法非常原始,操作复杂、创伤大。
2000年以后,新的埋线器具出现。专用的埋线针具非常纤细,操作程序像肌肉注射一样简单,仅需几分钟时间即可完成,不需麻醉,几乎无疼痛。穴位埋线疗法迅速被扩大用于单纯性肥胖、顽固性面瘫等治疗。
相对于传统针灸而言,穴位埋线法具有很多优势:
(1)延长了传统针刺的作用时间。传统针刺拔针后疗效就会一点点消失,最多维持几个小时,而穴位埋线的治疗作用则持续存在。
(2)方便了患者。一次埋线功效相当于一个月连续针刺,病人只需每月埋线一次,无需每天到医院进行针灸。而且每次操作只需几分钟,患者的日常工作不受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