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中药穴位贴敷法治疗咳喘病,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包括“冬病夏治”、“冬病冬防”,也就是大家平时称的“三伏贴”和“三九贴”。这一中医特色疗法在预防、治疗体虚易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咳嗽、肺气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鼻炎、鼻窦炎、咽炎、喉炎、咽异感症等呼吸系统疾病获得显著疗效。
中医理论认为哮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体内阳气不足,痰邪内生,上犯于肺而发病。从地理环境来说,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地球的北半部温带地区,进入秋冬季节后,日照时间逐渐减少,天气逐渐变冷,这时外界的阳气逐渐下降,阴气逐渐上升,人体内随着外界的气候变化,阳气也会有所下降,如平素体内阳气不足,到了冬季就会出现阳气虚弱的症状;
“痰邪”就会随着阴气的上升而上泛于呼吸道,稍有诱因,就会引起哮喘病的发作。这就是哮喘病人大多数在冬季节发作和症状加重的原因。当进入春夏季节,日照时间逐渐增多,外界阳气上升,天气变暖,人体内的阳气也会随着外界的气候变化而恢复。这时“痰邪”这些阴性物质就会被阳气抑制而潜伏,所以一到夏季哮喘病人的症状就会缓解或减轻,但发病的根本原因却没有消除。
中医正是依据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气血运行盛衰与经穴开合,提出了“冬病夏治”的理论, “伏天”是大地蓄积热量最多的时候,天气也到最热的之时,人体内阳气最盛,毛孔开张,大量排汗泻热。中医学认为肺与皮毛相表里,这时选用助阳开窍、祛湿化痰的药物,选择与肺脏有关的穴位,经过经络透达脏腑,把“痰邪”从潜伏之处驱除体外,发于体由汗而解,以根除病原,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所以,“三伏天”贴敷治疗哮喘病,是选择最佳时机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呼吸道感染与呼吸道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低下有关。而“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方法,能提高呼吸道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和调节免疫的作用,这就是“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病的基本原理。
对有的病人疗效不巩固,究其原因来看,这种免疫机制产生过程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几个月以后又会衰减,所以就要进行巩固治疗。而选择什么时间是巩固治疗的关键。到了“冬至”这一天,日照时间最短,也就到了“三九天”外界气候最冷,体内阳气最弱的时候,从中医学角度来看,这时“痰邪”最盛,阳气最虚,在这时采用祛痰药物,重用补助阳气药物,同时化痰开窍。
选用一定穴位,通过经络,到达脏腑,驱痰外出,就能起到巩固疗效,根除病原的目的。冬至以后,日照时间一天天增加,阳气开始恢复,这就是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所说的“冬至一阳生”,“一”是开始的意思,体内的阳气也会随着外界的气候变化而逐渐恢复。
今年,我院与协作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协作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颈肩腰腿痛,“舒筋祛痛贴”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精制而成,具有温阳通络,益气养血,舒筋止痛之功效,为广大颈肩腰腿痛患者带来福音。
贴敷的时间一般是4~6小时。贴敷后局部会有温热感、部分皮肤敏感者会有轻微刺痒感,贴敷后皮肤有红润、色素沉着为正常反应,可自行消失;部分患者局部皮肤可出现红疹、水疱,局部会有瘙痒感。遇到这种情况请勿搔抓,注意皮肤卫生,防止感染即可。不过由于人的皮肤耐受程度不同,贴敷后要注意观察,如果出现发痒、发热、疼痛,应立即取下药膏,皮肤没有不良反应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
夏三伏,冬三九,每伏及每九第一天贴一次,连贴3~5年效果最好。
注意事项:贴敷当日禁洗冷水浴;禁食生冷辛辣腥膻的食物。
贴敷禁忌: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敏感、有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的患者,贴敷部位皮肤有破损,孕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