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氏捏筋拍打疗法”是由我国古代“导引按跷”之术和武术家的“点穴法”相结合与演进的一种独特的疗法。其理论渊源自我国传统医学的经筋学说,治疗技术则滥觞于我国古代的“导引按跷”之术 “葛氏捏筋拍打疗法”以手指捏揉和用拍子拍打身体特定部位的经脉筋腱,行气活血、调理脏腑,而达到强筋健骨、调和气血、防病治病的目的。针对一些具体常见病如失眠、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高血压、落枕、神经衰弱、带状疱疹、网球肘等有着独特的疗效。此疗法发端于清末,五代相传,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葛氏捏筋拍打疗法,一个脱胎于易筋经的中医诊治疗法,让人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
(一)独特的脉位理论指导
脉位理论是“葛氏捏筋拍打疗法”创始人与传承人在继承我国传统医学经筋学说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诊疗经验,总结出的捏筋拍打疗法理论。脉位指人体经筋之气聚集、转输、散布、维络的枢纽之处,既是“葛氏捏筋拍打疗法”施治部位,脉位共有72对,皆位于人体经络之上,大多不与穴位重合,这套理论包括了脉位的位置与取法、施治手法、患者感应、主治病证等,这在其他的传统医学理论中未曾出现,应为葛氏家族首创。
(二)捏筋疗法手法多样
捏筋法是凭着医者的双手,在患者身体脉位上进行捏、揉、抠、拿、点、拨、刮、划、搓、压、滚、掐、摇、摆、抖、抓等各种不同的手法,使患者在被施行手法的部位,产生酸、麻、胀、沉、电击感、发热感、放散感、舒适感等各种不同的感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捏筋法的手法很多,固有“若尽其所传,不下千余式”之称。葛氏捏筋拍打疗法将比较常用的捏筋基本手法,归纳为二十四种,其口诀如下:
手法二十四字诀 捏揉抠拿,点拨刮划。搓压滚掐,推扳抖抓。摇摆挤挟,引拨折打。
(三)拍打疗法简单易行疗效确切
“葛氏捏筋拍打疗法”的拍打疗法是医生用拍子在患者脉位等某些特定部位上,进行轻重不同而有节奏的拍打,从而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一种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疗法。有两种拍打手法,一种是打皮不打肉的“虚打法”,即拍打的用力,只及于表皮而不深达。拍打时当拍子刚触及皮肤即抽回,与轻打法不同。此手法多用于胸腹部,四肢关节处,肌肉较薄的地方;另一种是打肉不打皮的“实打法”,即拍打的用力使其深达肌肉深层,此种手法较前一种手法实一些,拍子打下去至抽回时间较前一种手法为迟,此种手法多用于肌肉肥厚处。拍打在患处使患者有舒适感,易于接受,而且效果也比其他用具好。
(四)疗法简、便、验、廉在医疗服务中具有优势
“葛氏捏筋拍打疗法”治疗条件要求较低,易于开展,且疗效确切,适应症广泛,医疗费用经济。并方便易学,适合日常养生保健,强身健体,这些特点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极大认同。在医疗成本不断升高的今天,国家财政和医疗机构多不堪重负,“葛氏捏筋拍打疗法”传统疗法正可以发挥其简、便、验、廉优势,值得大力推广,为更多患者提供医疗与保健服务。
在2009年底,经北京市政府批准,“葛氏捏筋拍打疗法”正式入选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用于拍打疗法的专用工具(钢丝拍)已获得国家专利。在此基础上,2011年又正式入选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该疗法传承人遍布国内以及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承群体凝聚力强,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历史感。该疗法堪称中医文化的一枝奇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是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治疗项目:
运用“葛氏捏筋拍打正骨按摩疗法”按摩、日常保健、推拿配合牵引、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寰枢椎半脱位、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背肌筋膜炎,胸椎小关节紊乱,坐骨神经痛、骨软化症、急性关节损伤、颈椎病、肩周炎、臂丛神经炎、网球肘、矿工肘、髌骨软化、胃脘痛、尿频尿失禁等疾病的辅助治疗;瘫痪及脑血栓后的康复治疗;运动或长时间乘车等造成的疲劳、肌肉乳酸堆积等症状的环节;对高血压、糖尿病、神经衰弱有一定控制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