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孩子班级站队是不是经常排在前三,比同龄孩子个头矮很多?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们就得提防孩子是否存在患矮小症的风险了。
矮小症即孩子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正常儿童平均身高的两个标准差(-2SD)或第三百分位(p3)以下,就可诊断为矮小症。生活中,如果孩子长期低于同龄人半个头、一直坐在班级第一排,3岁以前,每年增高小于7厘米;3岁到青春期以前,每年增高小于5厘米;青春期以后,每年增高小于6厘米,则可怀疑为生长发育迟缓。
根据调查,我国儿童矮小症发病率约为3%,但是,在这个高发病率的大环境下,很多家长却对于这个病症几乎完全不知。
小儿生长不良和成人矮身材有很多的原因,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性早熟,还有小于胎龄儿、特发性矮小、全身性疾病、体质性生长和青春期延迟等均可导致矮小。
矮小症在临床上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孩子的年龄越小,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孩子生长的空间及潜力越大,对治疗的反应越敏感,药物促生长效果越好;另一方面,矮小症的治疗费用跟患者的体重成正比,孩子的体重越重用药剂量就越大,治疗费用就越高,4―12岁是矮小症治疗的黄金时间。只要及早就诊、系统治疗,大多数矮小患儿都能恢复正常的身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