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终器位于颞骨内耳中,结构复杂而精细,包含听觉及平衡器官。从组织学上看内耳又分为骨迷路和位于其内的膜迷路,二者之间的空隙为外淋巴间隙,充满外淋巴液,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液。
1、骨迷路
骨迷路骨壁厚约2~3mm,组织学上可以分为3层:外层为较薄的骨外膜层,呈白色,质地类似于象牙;中层较厚称为内生软骨层,骨质中有部分软骨细胞残留,呈点状微黄色;内层为极薄的骨内膜层呈淡青色。骨迷路中无血管分布,而且新生儿与成人大小相同,分为前庭、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
前庭是不规则椭圆状的空腔,位于半规管和耳蜗之间,前下部较狭窄与耳蜗前庭阶相通,后上部略宽有5个开口与半规管相通,内壁形成内耳道底。前庭上壁骨质中,有面神经迷路段穿过。
3个半规管位于前庭的后上方,约成2/3环形骨管,根据它们的位置分别称为外(水平)、前(上)、后半规管,三个半规管接近互相垂直,每个半规管的一端呈膨大壶腹状。上和外半规管的壶腹端在前庭上方,后半规管壶腹端开口在前庭后下方,上和后半规管单脚连合成总脚,开口于前庭内壁中部,外半规管开口于总脚下方,三个半规管由五孔与前庭相通。
耳蜗形似蜗牛壳,以蜗轴为中心,自底向顶盘绕2周半,骨蜗管全长31~33mm。从尖到底高5mm,底部最宽直径约9mm,蜗顶朝前外方,接近鼓膜张肌半管和咽鼓管鼓口,蜗底在内后方,构成内耳道底的一部分。
2、膜迷路
膜迷路是膜质的管腔系统,形态与骨迷路相似。它借细小网状纤维悬浮在外淋巴液中,自成一密封系统,称为内淋巴系统。膜迷路分为椭圆囊、球囊、半规管、耳蜗及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各部位相互沟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