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研究表明,尼古丁作用于动脉内膜使之发生脂肪性病变,破坏动脉内壁,促进血小板聚集,单核细胞黏附,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影响内皮依赖性冠状动脉舒张,减少动脉内皮血流。尼古丁明显影响巨噬细胞中一些涉及胆固醇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基因表达,同时降低aopA-Ⅰ介导的胆固醇外流。而且,吸烟会导致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增加。作为戒烟者替代治疗制剂的含有尼古丁的鼻腔喷雾剂也会增加心脏病的风险。
戒烟2周后,血小板聚集就得以改善;戒烟4周后,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戒烟2年内,心肌梗死或卒中的风险可降低50%。戒烟5年卒中的危险恢复到同正常不吸烟水平,口腔癌、食道癌、膀胱癌的风险减半;10年后患肺癌的风险减半,患脑血管突发事件的风险与未吸烟者持平。此外,戒烟还可以降低卒中、肿瘤等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由于吸烟相关疾病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
戒烟过程的实施需要社会学、行为医学、心理医学、生物医学的共同参与。为提高吸烟戒断率,可依靠戒烟药的帮助,也可以通过非药物治疗手段如心理、行为的干预、针灸治疗等提供帮助。2008年,美国公共卫生署颁布有关烟草使用和烟草依赖治疗的新版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提出戒烟的五“A”框架:询问吸烟情况,用明确、坚定和个性化的语言,督促每个吸烟者戒烟,评估戒烟愿望,帮助每个吸烟者进行戒烟尝试,提供药物治疗和咨询,并安排随访。尼古丁替代疗法与安慰剂相比能使戒烟成功的机会增加1倍。尼古丁选择性受体拮抗剂对尼古丁受体高度亲和,间接起到抗尼古丁产生的依赖作用,同时阻断尼古丁相关作用。抗抑郁药中安非他酮及去甲替林有助于戒烟,能使戒烟成功的机会增加1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