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俗称“拉肚子”,是脾胃病科常见的临床症状,在很多人眼里,腹泻如同感冒发热一般,是一种小毛病,谁一生中没有拉过肚子呢?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病人数达14亿人次之多,所以腹泻不是小问题。了解腹泻的常识,对于我们更好的预防、治疗腹泻至关重要。
说到拉肚子,很多人认为可能是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或是天气变冷受凉所导致的,喝点姜汤水、吃点抗生素可能就没事了。的确,以上两种情况是引起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但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均可引发腹泻;此外,若腹泻症状超过2个月就被称为慢性腹泻,肠道的感染、非感染性疾病、小肠吸收不良、肿瘤、或功能性疾病均可引发慢性腹泻。腹泻不是单纯的拉肚子,其病因复杂、病机错杂,仍需重视。
出现腹泻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简单者通过便常规、血常规即可诊断清楚,复杂的则需要做便培养、结肠镜、胶囊内镜、钡灌肠等检查,只有明确病因,才能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腹泻相当于中医所说的“泄泻”。治疗腹泻(泄泻),不能单纯止泻。若是因为脾肾阳虚、中气下陷所导致的泄泻,往往腹部怕冷、大便粪质溏薄、伴有不消化的食物,此时在健脾益气、温补肾阳的时候当然要加上收敛止泻的药物,如:生牡蛎、五倍子、吴茱萸、赤石脂等。
若是由于湿热壅滞或饮食停滞导致的腹泻还用收敛止泻药物就会闭门留寇、加重病情。我们要治其根本,湿热壅滞者清热利湿,饮食停滞者消食导滞,这样邪祛则泻自止。由肝气乘脾所致腹泻往往多见于女性患者,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而诱发,治疗的时候则要抑肝扶脾,运用健脾疏肝理气药物就会起到“止泻”的作用。
中医讲究“治未病”,预防腹泻,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勿吃不洁净、腐败食物。少吃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警惕病从口入。其次减少与腹泻病人的接触,防治交叉感染。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情舒畅,增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