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石症是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等部位结石的统称,是成年人泌尿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数原发于肾脏和膀胱,输尿管结石往往继发于肾结石,尿道结石多是膀胱内结石随尿流冲出时梗阻所致。尿石症的发生率男性略高于女性,年龄高峰在25~40岁之间。其病因比较复杂,由多种因素促成,如全身性因素包括新陈代谢紊乱、饮食与营养、长期卧床、生活环境、精神、性别、遗传因素等;泌尿系统的局部因素如尿路感染、尿路慢性梗阻、异物等。按照尿石的成分,可分为含钙结石(如:草酸钙、磷酸钙)、感染结石(主要成分为磷酸镁铵和羟磷灰石)、尿酸结石(尿酸和尿酸铵)、胱氨酸结石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贫困地区,营养不良,易发生小儿膀胱结石,尿酸盐成分为主,取出后很少复发;而富裕地区,摄入过量动物蛋白与奶制品,营养过分,肾结石增多,草酸钙成分为主,治疗后复发率很高(60~80%)。
尿石症对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结石对尿路的局部损伤,结石引起尿路梗阻和并发尿路感染三方面。局部损伤:小的结石可以在尿路内自由活动,容易磨伤尿路粘膜引起出血,这种局部损伤往往是比较轻的。大的比较固定的或鹿角型的尿结石,虽然疼痛并不厉害,但可长期压迫尿路粘膜,使上皮脱落、组织溃疡,以至结石与输尿管管壁形成粘连,严重的还可能引起癌变。急性梗阻引起肾绞痛,表现为患侧腰痛,剧烈难忍,可放射到下腹部、睾丸或阴唇。而慢性梗阻则有时症状不明显,常被忽略,临床上因结石导致肾功能丧失的病例还是不少见的,甚至少数发生在两侧,直接导致尿毒症。结石使尿液淤滞易并发感染,结石作为异物促进感染的发生,而感染可加速结石的增长,结石、梗阻、感染相互影响,共同引起肾实质损害。
并非所有的结石都要积极处理,对无症状的肾盏小结石可采用食饵、药物姑息疗法,随诊观察。对结石直径小于8毫米、周边光滑、无明显梗阻者,经多饮水、运动、药物排石(中成药尿石通丸、西药解痉镇痛等)多能自行排出。而较大结石或引起梗阻者多需积极治疗。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医疗器械的发展,尿石症的治疗取得突出进展,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和微创腔道手术广泛应用彻底改变了切开取石手术的传统。ESWL是利用体外产生的冲击波聚焦击碎体内的结石,使之随尿液排出体外,以治疗尿石病的方法。ESWL以及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是20世纪末医疗界的重大事件,被誉为当代三大医疗新技术(CT、MRI、ESWL)之一。这项20世纪80年代初才诞生的技术是泌尿系结石治疗上的革命,被认为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经历20多年的临床应用,适应症由最初小于2厘米的一般肾结石发展到复杂肾结石及输尿管和膀胱结石,成为现代治疗结石(特别是较小结石)的首选。其主要禁忌症有:结石远端梗阻、妊娠、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安置心脏起搏器者、过于肥胖不能聚焦或因严重骨、关节畸形影响体位等。输尿管镜及经皮肾镜等微创技术近20年来不断改善进步,创伤较传统开放手术大大减小,效率则更高,成为治疗复杂肾、输尿管结石及ESWL治疗失败结石的主要方法。溶石疗法经临床和实验证明对尿酸、磷酸盐和胱氨酸结石有肯定疗效,但由于对占泌尿系统大多数的草酸钙结石疗效尚不理想,未能在临床普遍开展。
由于尿结石发病与膳食之间关系极为密切,预防尿结石的措施就在于科学合理膳食,主要包括重视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谷类、薯类及新鲜蔬菜);增加含钙食物摄入如牛奶、鱼虾、海带等,(但注意不要通过服用钙剂来预防尿结石,过多服用钙剂反而有增加尿结石发病的危险);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特别是维生素B6和K(绿色蔬菜如苜蓿、菠菜、卷心菜以及橘子等富含两种维生素)。而限制摄入含草酸量大的食物(巧克力、咖啡等)、动物蛋白质食物和高盐食物等。
多饮水可以预防绝大多数尿结石的发生与复发。以前曾经认为水质硬可导致结石形成,然而经国内外研究人员发现,结石发病率与硬质水无关,即水质的软硬不是决定尿结石的主要因素。多饮水可增加尿液,能使结石盐的过饱和度降低,且增加尿液对尿路的冲刷减少结石的滞留。成人正常活动每日饮水保持在2000~3000毫升,才可使尿液浓度维持在一个较理想的水平。要合理选择液体的种类。患者可在总量相当的情况下一半饮水,另一半选择除咖啡、茶水以外的饮料。有人认为啤酒能利尿,可防止尿结石的发生,其实酿啤酒的麦芽汁中含有钙、草酸、鸟核苷酸和嘌呤核苷酸等酸性物质,它们相互所用,可使人体内的尿酸增加,成为尿结石的重要诱因。由于人体在深夜和清晨尿草酸钙过饱和度为最高,尿抑制活性最低,是结石形成的最佳时机,所以除平均分配日饮水量外,应选择在午夜饮1-2杯水,可使尿液结石盐的过饱和度降低,延缓结石的形成或长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