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ismuthⅠ型特点及术式探讨:病变范围较局限,很少累及肝脏和血管,胆管分叉完好,分离显露均较方便。切除分叉以下的肝外胆管、行区域骨骼化淋巴结清扫、肝门部胆管空肠Roux-Y吻合,即可达到根治性切除的要求。如有血管受累可行血管切除重建或修补。此型手术技术难度不大,应达到根治。
2、BismuthⅡ型病变特点:病灶已达胆管分叉并累及左右肝管分隔。部分病例可见肝门前缘方叶和后缘尾状叶的肝实质受侵。一侧和双侧尾叶胆管开口受累亦较常见。肿瘤侵犯门静脉分叉部的情况明显多于Ⅰ型病例。
3、BismuthⅡ型术式探讨:基本术式:切除胆管分叉、胆囊和肝外胆管加左右肝管共干成形加高位胆肠吻合加区域淋巴结清扫。联合肝方叶和肝尾状叶切除是针对局部肝实质受侵的手术方式。对于肝质地良好、年龄小、肝门部肝实质和血管受侵,经探查认定可以整块切除者,应果断附加左半肝及尾状叶除,以确保外科层面的根治,此术式牺牲功能尚好的左半肝,如能达到根治性切除尚可考虑,否则应慎重对待。
4、Bismuth IIIa型病变特点:病灶超过胆管分叉,主要累及右肝管并达到二级胆管开口处,左肝管情况尚好,右肝动脉、门静脉右支及分叉多受肿瘤侵犯。肝门横沟右侧的肝实质常受累及。左肝动脉因走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左侧缘,故此时被肿瘤侵犯的机会较少。
5、Bismuth IIIa型术式探讨:规范性右半肝切除加胆管分叉及肝外胆管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加左肝管或左肝内胆管与左尾叶胆管共干成形加胆肠吻合。如门静脉分叉受侵则行门静脉分叉切除,主干与左支吻合重建。此术式切除范围广、创伤大、风险高,术后并发症的机会也较多,需在确保左半肝功能和实现R1前提下方可决定实施。在左半肝功能良好的情况下,妨碍对IIIa型病例施行R1或R0切除的主要因素是门静脉浸润灶的处理,若残留该处病灶而勉强附加右半肝切除只能是扩大的姑息性手术,在合理性、必要性和安全性等方面都存在较大质疑,能否作为手术治疗的常规,需要广大外科同仁的共同研究和关注。
6、Bismuth IIIb型病变特点:病灶超过胆管分叉并累及左侧肝管,右肝管情况良好。左肝动脉、门静脉左支及部分门静脉分叉受累的情况较为常见。右肝动脉常走行于肝总管后方或骑跨于肝总管前方,故常被肿瘤包绕浸润。肝门横沟左侧的肝实质常受累及。
7、 Bismuth IIIb型术式探讨:规则性左半肝切除加胆管分叉及肝外胆管切除加右肝管或右肝内胆管与右尾叶胆管共干成形加胆肠吻合加区域淋巴结清扫。如门静脉分叉受侵,则行门静脉分叉切除,主干与右支吻合重建。应尽量保留右肝动脉,沿动脉鞘内分离至右前右后支,如无法分离,可将受累段右肝动脉切除,断端对口吻合重建。右肝动脉常有变异,多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沿肝十二指肠韧带右侧胆管后下方向上入肝,如能保留此动脉,则可将肝固有动脉在肝总动脉分叉处切断,有利于门静脉周围的淋巴结清扫。由于左半肝体积较小,切除后对肝功能影响较小,条件允许的应尽量行根治性切除。
8、Bismuth Ⅳ型病变特点:病灶已累及左右肝管及Ⅱ级胆管开口,其位置高、范围广。常侵犯病灶周围的肝方叶、尾状叶及肝动脉和门静脉。一般病期较晚,黄疸深,病情重。
9、Bismuth Ⅳ型术式探讨:基本术式为半肝切除加对侧肝管切除加肝外胆管切除加Ⅱ级胆管共干成形加胆肠吻合加区域淋巴结清扫。切哪一侧肝取决于病灶主要累及哪一侧,同时应考虑尽可能保护残肝的体积和功能。决定能否切除的重要因素是血管的受累程度和Ⅱ级胆管能否顺利地共干重建。此型手术技术难度大,切除率低,根治性切除率更低。大部分适合做内引流。近年来已有附加左三叶或右三叶切除治疗Ⅳ型病例的成功经验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