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有两大供血系统,即颈动脉供血系统和椎基底动脉供血系统,各有不同的分工。颈动脉供血系统包括双侧的颈内动脉,主要供血给大脑半球的前2/3,部分间脑,而椎基底动脉供血系统包括双侧的椎动脉及其向上汇合成的基底动脉,主要供血给大脑半球的后1/3(大脑半球的枕叶、颞叶),小脑、脑干。
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是造成缺血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纤维肌结构不良、手术及放射性损伤等,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最为常见,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狭窄多侵犯颈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起始部和椎动脉的起始部。
脑动脉狭窄所引起的临床表现因狭窄部位而不同,临床颈动脉狭窄可有颈动脉供血不足的先兆,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视网膜小动脉栓塞或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可以出现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单眼黑朦等症状。椎动脉狭窄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表现如眩晕、视物模糊、复视、双眼黑朦、共济失调、晕厥等。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成像(CTA)、超声等可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形态学特征、钙化程度、有无溃疡形成等,颅内超声多普勒还可以评价颅内血流动力学资料及Willis环的功能。
血管造影是评价动脉狭窄及制定进一步治疗计划方面的金标准,能同时评估主动脉弓及脑内循环情况,对多处动脉狭窄、侧支循环的类型及同时伴有其他血管病变,血管造影均可准确作出评价。
当前治疗方法有内科药物治疗、外科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治疗(CAS),介入治疗由于其微创,高效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
当前治疗的关键在于如何早期发现脑动脉狭窄,即在其引起大面积脑梗死之前进行干预,才能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生大面积脑梗死,即使对狭窄或闭塞的血管进行开通,患者所丧失的功能亦难以恢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