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中医内治和外治法
消渴脱疽是指在消渴病基础上所并发的以下肢末端溃烂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严重者出现患肢坏死,需截除患肢。是消渴病重要并发症之一,相当于西医的“糖尿病足”。
一、诊断
本病种参照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
1、内治法
(1)寒瘀阻络型
症状:患趾(指)喜暖怕冷,肤色苍白、冰凉、麻木、疼痛,遇寒加剧,步履不利,间歇性跛行。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细,趺阳脉减弱或消失。
治法:活血通络,散寒止痛。
组成:当归30g,桂枝10g,赤芍12g,鸡血藤30g,吴茱萸10g,干姜10g,细辛3g,地龙15g,川芎10g,川牛膝10g,制附子5g,蜈蚣1条(研冲服)。
加减:阳虚畏寒剧者,可加鹿角胶10g,熟地10g,炙麻黄3g,肉桂6g(后下);湿邪较盛者,可加白芥子3g,苍术10g。
中成药:黄芪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日一次。本阶段多见于年老体虚患者的病变,黄芪注射液具有益气扶阳功效.
(2)血脉瘀阻型
症状:患趾(指)疼痛,痛胀加重,乏力,患肢肤色由苍白转为暗红,甚至紫暗。趾(指)甲生长不良或紫暗,舌黯红或有瘀斑,脉弦或涩,趺阳脉细涩或消失。
治法:活血化瘀,温经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组成:牛膝10g,红花10g,当归10g,艾叶10g,木瓜10g,伸筋草30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桂枝10g,川椒10g,地龙15g,白芍10g,甘草5g。
加减:气虚致瘀者,可加黄芪30g;气郁致血瘀者,可加元胡10g,香附10g;阳虚致瘀者,可加制附子6g,细辛3g;痰瘀互结可加白芥子3g。
中成药:复方血藤通络胶囊(院内制剂)3粒,口服,日三次。川芎嗪注射液80mg加入5%葡糖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日一次。
(3)热毒伤阴型
症状:患趾(指)多呈干性坏疽、感染、红肿热痛、脓多味臭、高热、烦躁、口渴引饮,甚至神昏谵语,便秘溲赤。皮肤干燥、毫毛脱落、趾甲增厚变形、肌肉萎缩,舌红,苔黄,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解毒活血。
方药:顾步汤加减。
组成:生地15g,玄参10g,麦冬15g,山药10g,山茱萸10g,石膏15g,川芎10g,银花藤30g,地龙10g,桃仁10g,丹参10g,郁金10g。
中成药: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 5%葡糖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日一次。
(4)热毒炽盛型
症状:患趾剧痛,日轻夜重,喜凉怕热,局部皮肤紫暗、肿胀,渐变紫黑,浸润蔓延,溃破腐烂,创面肉色晦暗,甚则五趾相穿,波及足背或伴发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生肌。
方药:四妙勇安汤加减
组成:生地15g,川芎10g,炙山甲5g,赤芍10g,玄参15g,双花30g,公英30g,制没药6g,地龙15g,黄连6g,甘草5g。
加减:热盛者加连翘30g,黄柏10g,黄芩10g;湿盛者,加防己10g,茯苓15g,泽泻10g,赤小豆10g;血瘀者,加丹参20g。
中成药:常配合清开灵注射液20ml加入5%葡糖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日一次,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本证型多见于消渴脱疽的急性期,多伴有全身发热、寒战等症。
(5)气血亏虚型
症状: 气短乏力,面色萎黄,患肢肌肉萎缩,皮肤干燥脱屑,趾甲干燥肥厚;坏死组织脱落后,疮面久不愈合,肉芽暗红,或淡红不鲜,舌淡,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托疮生肌。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
组成:黄芪30g,党参15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5g,白术10g,茯苓15g,白芷10g,银花15g,生甘草6g。
加减:血虚严重者加何首乌20g,熟地20g;阳虚怕冷者加肉桂6g,细辛3g, 桂枝10g。
中成药:黄芪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日一次。具有益气扶阳、生肌功效。
2、外治法
(1)清创法:
①切开清创引流术:适于局部脓肿、口小腔大的窦道、蜂窝织炎,多呈湿性坏疽,坏死组织达筋膜肌肉以下,局部肿胀明显、感染严重,生命体征平稳,血糖难以控制及全身状况良好者。
②蚕食清创法:适于创面色泽紫暗或苍白,预知一次性清创难以承受者;多呈干性坏疽或混合性坏疽,生命体征不平稳,全身状况不良者。
(2)外洗药:
①三黄洗剂:适于形成窦道创面脓出较多,局部组织红肿热痛,累及骨质,窦道久不愈合者。
用法: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反复冲洗窦道,每日3-5次。
②温足外洗方:适用于足部麻木、发凉,畏寒怕冷,遇寒加重者。
用法:药液温度在35-40℃,熏洗足部,20-30分钟。
③解毒洗剂:适用于肢体坏死组织较多,创面渗出多,局部组织红肿热痛。
用法:药液温度在35-40℃,熏洗足部,20-30分钟。
(3)外敷药:
①红肿或成脓未溃属阳证者,可以用金黄膏外敷。
②溃后脓液不多,创面红肿热痛,可以用紫草油膏外敷。
③创面微有红肿热痛,脓液不多,新肉不生,可以用清疽生肌膏外敷。
④创面不红不肿无脓液,肉芽色淡,新肉不生,可以用黄芪生肌膏外敷。
⑤生肌散外敷:适用于坏死组织已经清除,创面久不愈合者。
3、其他疗法:
(1)股动脉注射疗法:适用于动脉血管严重狭窄,无论有无溃疡。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0ml,或脉络宁注射液20ml或川芎嗪注射液40mg或山莨菪碱注射液10 mg;尿激酶30万单位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ml中,股动脉交替注射,日一次,10-15次为一疗程。
禁忌症:注射穴位周围有化脓感染者及出血倾向者。
(2)穴位注射疗法:本法可以改善患肢血运及神经功能,促进伤口愈合,常用药以灭菌注射用水1.5ml溶解,胰激肽原酶针20单位,三阴交穴位注射日一次。还可用丹参、甲钴胺、维生素B1、川芎嗪等注射液,取穴足三里、血海、阳陵泉等。
禁忌症:注射穴位周围有化脓感染者;注射部位局部严重缺血有坏死趋向者。
(3)针灸法:
①循经取穴:先辨溃烂部位属何经之所主,取相应经络之穴位,以疏通本经气血。如病在足阳明胃经,取厉兑、内庭、陷谷、冲阳、丰隆、足三里等穴。病在足太阴脾经,取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等穴;病在足少阴肾经,取涌泉、然谷、太溪、阴谷等穴;病在足太阳膀胱经,取通骨、昆仑、委中等穴;病在足少阳胆经,取地五会、侠溪、丘墟、阳陵泉等穴;病在足厥阴肝经,取中封、曲泉、太冲、行间等穴。
②辩证取穴:血脉瘀阻较甚,加用血海、膈俞;筋骨损伤加用悬钟、阳陵泉;水肿较甚,加用水分、水道。
③补泻法:遵循虚则补,实则泻的原则。
注:按针灸禁忌操作。
(4)间歇式梯度压力治疗仪:通过空气压力改善肢体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改善肢体组织缺氧,修复神经功能,缓解手足麻木、疼痛、发凉、间歇性跛行等症状。
禁忌:有严重心、肾功能不全,创面感染者禁用。
4、调摄及护理
(1)防止患肢碰伤、扎伤、压伤,穿鞋大小合适。
(2)注意患趾有无溃破,坏死,并注意其皮温,色泽变化。
(3)总体上禁食肥甘厚味,饮食宜清淡,戒烟限酒.另外,根据不同证型辨证施膳,如寒湿阻络者适当进食温经通络之品,气血两虚者宜适当进食益气养血之品,湿热毒盛者适当进食清热利湿之品。
(4)保持心情舒畅,树立信心。
三、疗效评价
1、治愈:坏疽创面完全愈合已形成痂皮或瘢痕者。
2、好转:坏疽局部分泌物明显减少,坏疽坏死组织大部分脱落或部分肉芽新生创面显著缩小。
3、无效:坏疽创面无明显缩小,分泌物无明显减少,坏疽局部无显著变化甚至恶化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