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走在大街上就会发现有很多献血站,提倡“无偿献血”,因为献血可以挽救他人的生命,是无上的功德,通过自己的无私爱心,帮助社会大众,不得不说是一种值得称赞的美德。但是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无偿献血”后,人们开始对献血产生了很多误区,下面我将简要阐述一下献血的“九大误区”。
1、误区一:献血后需要大补会发胖
不少人误以为,献血后人会发胖。其实发胖是献血后过量进补造成的。其实就目前生活水平、饮食结构和营养状况,献血后完全不必多吃,或进补各类营养品,建议献血后喝点水或饮料,此外还可吃点鸡蛋、瘦肉、蔬菜、牛奶和水果等。
2、误区二:男人献血影响生育
很多男人想献血,却又担心献血会大伤元气,影响生育功能,这种想法没有科学依据。一个人有无生育能力,决定于生殖系统发育是否正常等,与献血无相关性。
其实献血有很多好处,献血可预防、缓解高粘血症,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在助人为乐的同时,改善心理健康,延年益寿。定期献血的人比不献血的人更不易衰老,一旦遇到意外事故,也有较强的耐受力和自我调节功能。
3、误区三:经常献血会“上瘾”
不少人误以为,献血10次、20次,甚至更多的人,是因为已经献血上瘾,一不献就难过。不过可以说,“经常献血在‘生理’不会‘上瘾’,但在心理上、精神上可能‘上瘾’!”原因是“一直献血会产生一种荣誉感,为了提升荣誉感,有的献血者献了9次,还差一次,就想献满10次。”
献血既不是吸烟,更不是吸毒,与上瘾物质“尼古丁”、“吗啡”根本不沾边。献血后不会使机体以不正常速度再生血液,更不会因血液产生过多,迫使献血者不停献血。
4、误区四:空腹献血可以减肥
一些年轻女孩想通过空腹献血来达到减肥目的,不吃早饭空腹来献血,非但不能减肥,还容易晕倒,甚至造成献血就容易晕倒的错觉。
献血不同于医院做生化检验中的空腹抽血。建议献血者不要空腹献血,在献血前还要求两餐饮食清淡。
5、误区五:献血会传染疾病
大多数人的这个担忧其实是不必要的,目前采供血机构所用的采血针袋都是经过严格灭菌消毒的一次性用品,在规范管理和操作前提下,献血不可能感染疾病。
6、误区六:献血会“血压异常”
个别献血者献血后出现血压偏高或偏低现象,专家认为,精神紧张、兴奋都会引起,正常人献血不会影响血压。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只要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血压很快就会恢复正常,决不会造成病理性的高血压或低血压。
7、误区七:献血容易晕倒贫血
不少人以为,献血后需要补血,否则容易贫血。其实,献血者按规定间隔日期献血,不会引起贫血。每次献出的少量血液通过机体调节,很快就会恢复正常,并不影响血液再生功能。而贫血是种疾病,贫血的人是不能参加献血的。
8、误区九:献血会降低免疫力
从生理角度而言,构成人体免疫抗病能力的主要是白细胞。一次献血200或400毫升,所捐献的白细胞只占人体白细胞总数的1%至2%,失去的这点白细胞在1、2小时内,就能从骨髓得到补充。
9、误区十:献血后会“虚亏”
献血不会使人“虚亏”、“伤元气”。血液每时每刻都在吐故纳新,人体对血量的调节机能也十分健全,献完血后绝不会产生气血虚等情况。事实上,献血者在离开献血现场时,机体已经开始对献出的血液进行补充。数小时后,血容量即可达到正常水平,不会感到不适。献血者当天仍可从事非强体力性日常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