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俗称“红血球”,是血液中最多的一种细胞,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因而使血液呈红色。故血常规中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两项变化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近期很多患者拿到血常规化验单,发现血常规中血红蛋白及红细胞两项升高,咨询问题是否严重?该做哪些相关检查的问题?下面将简要分析一下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高的原因、相关化验检查及治疗。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高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原发性红细胞
(血红蛋白)增多症和继发性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症。
一、 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1、 概述: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由于异常多能干细胞克隆性增殖所致的骨髓增殖性疾病,主要多见于中老年男性。
2、临床表现:起病比较隐匿,常见的症状有乏力、头晕、眩晕;也可无临床症状,仅于体检化验血常规时发现;皮肤黏膜外观如“醉酒貌”(口唇、鼻尖、耳垂、手掌及眼结膜等部位皮肤黏膜呈暗红色);少数患者以“脑血栓、心肌梗、静脉栓塞、脑出血”等症状就诊;还有部分患者可出现高尿酸血症。
3、实验室化验检查:(1)血常规:红细胞一般在6~10×1012/L,血红蛋白在180~240g/L,也有些患者可伴白细胞及血小板增多;(2)骨髓形态:骨髓增生异常活跃,以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系细胞增生为主,常伴粒系细胞和巨核细胞系的同时增生;(3)染色体检查:以三体8、三体9、2q-、5q-、11q-、13q等缺失最常见;(4)血氧饱和度:正常;(5)红细胞生成(EPO)测定:降低。
4、 治疗:
(1)静脉放血:此种方法为一种对症治疗方法,优点为可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血容量将至正常,症状减轻,减少出血及血栓形成的机会,每隔2~3d放血200~400ml,直至红细胞数在6.0×1012/L以下,红细胞压积在50%以下,放血一次可维持疗效1个月以上。但应注意放血后有引起红细胞及血小板反跳性增高的可能,反复放血又有加重缺铁倾向,宜加注意。
(2)红细胞单采术:此种方法也为一种对症治疗方法,是采用血细胞分离器直接去除红细胞成分;红细胞单采术后常激惹骨髓反应性增殖,故术后应用化疗药物巩固治疗。
(3)化疗:①羟基脲、高三尖杉酯碱、白消安、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γ-干扰素等。
5、 预后:本病预后差,多死于静脉栓塞、大出血、或发展成为骨髓纤维化及急性白血病。
二、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1、 概述: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由于不同的原因,所引起红细胞继发性增多。
2、 病因:
(1)新生儿血细胞增多:正常足月新生儿红细胞一般在5.7~6.4×1012/L,血红蛋白在180~190g/L,这是由于胎儿在母体内处于生理缺氧状态所继发红细胞增多,这种情况为生理性红细胞增多,无需处理。
(2)高原性红细胞增多:高原地区气压低,该地区的人们长期处于缺氧状态,故继发性产生红细胞增多,这种情况也属于生理性红细胞增多,无需处理。
(3)慢性肺脏疾病所致红细胞增多:如“肺气肿、长期支气管哮喘、肺源性心脏病、肺栓塞”等。
(4)心血管疾病所致红细胞增多:如“先天性心脏病(如:先天性法洛四联征)”等。
(5)异常血红蛋白病所致红细胞增多
(6)肾脏疾病:如“肾癌、多囊肾、肾盂积水、肾良性腺瘤”等。
(7)肾上腺疾病:如“嗜铬细胞瘤、Cushing综合征、先生性肾上腺增生、肾上腺腺瘤合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8)肝脏疾病:如“肝细胞癌、肝血管瘤、转移性肝癌、肝细胞肉瘤“等。
(9)药物所致红细胞增多:多见于患者应用“睾酮或者类似物、生长激素“等情况。
3、 治疗
(1)原则上是治疗原发病,随着原发病控制或治愈,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会有所好转或消失。
(2)去除能够引起或加重红细胞增多的因素。
(3)必要时可采用静脉放血治疗缓解症状。
4、 预后:主要取决于原发病预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