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病的主证是脉微细但欲寐,这是少阴病的阴邪的脉证,正如医宗金鉴所说“少阴阴邪脉沉细,背寒欲寐口中和,咽痛腹痛骨节痛,厥利清谷四逆瘥”。少阴包括心和肾两个脏和各自的少阴经。阴邪脉证所表现的是心火被肾水抑制,有肾阳虚的表现如:背恶寒、咽痛、四肢骨节疼痛、腹痛、完谷不化、四肢冰冷;而少阴阳邪脉证表现的是心藏亢奋,水不能制火。火势过旺,灼伤津液,表现为口燥咽干脉沉细数的大承气汤证;也有心火过旺的黄连阿胶汤证:阳邪乘侮阴邪,“阴静阳躁”,使阴不得静,使人心烦坐卧不安。正如医宗金鉴所说“少阴阳邪沉细数,口燥咽干大承汤,少阴心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是主方”。
少阴病除了阳邪和阴邪致病外,还有少阴与太阳同病。少阴病本不发热,若发热,则是兼有太阳表病,即太少两感。发热早期,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作用是急温散寒邪;二三日以后,该有麻黄附子甘草汤缓温寒邪。
注:麻黄是太阳的主药;附子是少阴的主药;大黄是阳明的主药。太少两感用麻黄附子细辛/甘草汤。太阳阳明合病用大黄附子汤。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凡是有偏痛,而脉偏紧偏弦,就是属于寒实,可用温药下之。腿一侧疼,芍药甘草汤加大黄附子汤。如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致使一侧腿疼或梨状肌综合征可试用次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