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就支架术后波立维使用多长时间写过一篇文章(《心血管病学进展》2013年第03期),最近一期的中国医学论坛报(2015年5月28日)再次提出同样的问题,认为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时间,低于1年还是超过1年,应以患者为中心。
大家知道,冠状动脉狭窄后,医生通过支架支架的方法将狭窄部位扩张开,并放入金属的支架,希望血管永远保持畅通。然而这是美好的愿望。根据笔者的个人粗略统计,支架术后大约有2%左右的患者在支架术后血管再次狭窄或闭塞并且出现缺血症状,因为没有对每个初次植入的患者复查冠脉造影,对于那些发生了狭窄而没有出现缺血症状的患者就无从统计了。
大家都知道,留在人体的子弹被取出时,子弹被团团包裹形成坚硬的保护层,使子弹与人体的免疫系统完全隔离,同样支架作为异物,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是血管壁的细胞)一样要把它包裹起来,这就是支架植入后发生再次狭窄的原因。后来,技术人员在支架上涂上抗细胞增生的药物,抑制了人体的包裹能力,这样支架就暴露在血管中了;然而,血液里的血小板也有包裹能力,遇到金属支架后,血小板就附着在支架上,越附越多,就在支架内形成了血栓,血栓越来越大,再次把植入支架的血管堵住,所以,就需要使用两种抗血小板的药物抑制血小板的附着。
那么,需要使用多长时间才能使血小板不再将支架包裹,而人体的免疫系统又能将支架完全包裹并与人体隔离呢?
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
针对于每个具体的患者,医生如何知道患者的支架已经没认为完全包裹了呢?如果不用仪器进入到血管内看看,是不太可能知道的。所以,医生只能使用抑制血小板的功能,使之不能包裹支架;然而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使用了抗血小板的药物抑制所有的血小板,容易造成出血和其他不良反应。
因此,需要在支架内血栓和出血的风险之间做出选择。
因此,医生需要以患者为中心,权衡出血和血栓的风险,给患者做出比较合理的用药选择。
第一、对于植入新一代药物支架的患者,波立维的使用时间可以短一些。
第二、需要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做出选择,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时间短一些,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时间长一些。
第三、容易出血的患者如:低体重、高龄女性患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该时间短一些,以防止出血的风险。
第四、根据支架植入的部位,前降支支架的患者使用的时间长一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