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急性带状疱疹治愈后,仍有持续性的伴有皮肤节段变化的疼痛。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超过一个月的后遗症,是带状疱疹病毒破坏脊髓后角细胞所致,目前仍是世界级的疼痛难题。多发生在胸部,其次是颌面部,腰腿部,是困扰中、老年人的顽固性痛症之一,其持续时间短则1~2年,长者甚至超过10年,患者长期遭受疼痛的折磨而苦不堪言,不仅情绪低落,生活质量低下,而且工作和社交能力降低甚至丧失。
二、发病机制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神经性疼痛,是周围神经损伤的结果,与中枢神经信号处理变化有关系。皮肤的传入神经在PHN的疼痛中起作用,病毒使其造成损伤,周围神经元发放电预值降低,周围神经元对刺激反应升高、轴突脱髓鞘,末端生长轴突支芽周围神经自发放电VZV活化导致背根神经节的炎症,中枢神经系统感受伤害的通路发生重要的变化,使得传入神经阻滞、这些变化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疼痛信号传递神经元的活动异常增高。
三、PHN的疼痛特点
大部分PHN患者主诉下列几种不同类型的疼痛和感觉异常:钻痛,刺痛,闪痛,烧灼痛,电击样疼痛,异常性疼痛,对重复刺激逐渐增强的疼痛,感觉过敏以及难以忍受的搔痒。
1、钝痛:皮肤瘢痕处有持续性的,皮肤感觉在该神经支配区几乎完全消失,未出现细长性疼痛;皮肤的残留部有痛,温觉的完全或不完全的缺失。
2、异痛症(allodynia):PHN的部位,在接受日常生活中一些非疼痛刺激如,触觉,温觉降低的轻微的接触刺激就能诱发疼痛、是PHN具有代表性的临床症状之一、PHN使得伤害感受器应急性亢进。
3、带状疱疹后搔痒(post-herpeticitch,PHI):是HZ后的搔痒往往是HZ后的唯一症状。
四、诊断:
1、病史:既往有急性带状疱疹病史,其临床治愈后疼痛持续超过1个月。
2、局部症状:有明显按神经支配区域分布的感觉、痛觉、触觉异常,局部可有色素改变。
3、疼痛的性质:疼痛多为突发性的刀割样或闪电样发作性疼痛或持续性烧灼痛、紧束样疼痛。
4、后遗症状:患区内有明显的神经损伤后遗症状,如痒、紧束感、蚁行感、抽动或其他不适感。
5、心理异常:患者心理负担沉重,情绪抑郁,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有自杀倾向。
五、治疗
三阶梯治疗方案:①药物治疗;②无创局部治疗;③微创局部治疗。
1、药物治疗
(1)三环类抗抑郁药(TricyclicantidepressantsTCAs)
阿米替林(amitreptyline),阿米替林是有效的钠离子通道阻滞剂,起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提取,增强涉及疼痛的感觉的脊神经元的抑制程度,不仅可以改善抑制状态,由于药物本身抑制疼痛的机制,疗效可达50%。使用剂量:12、5~25、0mg/天,睡前服用,可逐周增加剂量,增至50mg。副作用有精神错乱,尿潴留,体位性低血压以及心律失常。
(2)抗癫痫药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加巴喷丁(Gabapentin),加巴喷丁主要机制是减少谷胺酸能神经的传导,与电压依赖性该离子通道相结合,阻止钙离子内流。
(3)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0、5mg/kg/小时,静脉滴入;慢心律150-300mg/日,分三次口服。
(4)抗痉挛药酰安咪嗪,对PHN的游走性疼痛有效。
(5)麻醉性镇痛药:可以用来减轻疼痛、但是效果不佳。
(6)局部麻醉药的涂抹:5%利多卡因软膏或凝胶或贴剂,用于治疗皮肤较为局限的神经源性疼痛,对异痛症效果较好。
(7)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针灸等,中医中药治疗原则:祛风,通络,止痛,兼以扶正、
(8)甲氰咪胍:本药是一种非硫脲类H2受体拮抗剂。它具有恢复免疫和止痒作用,并有抗病毒作用,仅用于本病。每次200mg,每日3次,睡前加服400mg,状控制停药,未见不良反应。
2、无创局部治疗:超激光,超声电导药物透皮吸收治疗;
3、微创局部治疗
(1)神经阻滞:根据皮损神经感觉支配区选择性神经阻滞,可即刻缓解原皮损区域的剧烈疼痛,但效果短暂,需重复多次治疗。
硬膜外腔阻滞术:单次或连续阻滞、穿刺部位视病变部位而定,药物为2%利多卡因或0、25%丁卡因注射液,药液中可加入激素类药物,有的加入2-3mg吗啡等。
(2)刺血拔罐:不通则痛,利用三棱针挑刺局部皮肤,负压拔罐引流出黑紫色淤血,一周一次。创伤小,镇痛作用明显。
(3)交感神经阻滞或射频治疗射频针穿刺到达椎骨旁边的神经节,专门阻断火烧火燎样的痛与皮肤超敏痛。机理是利用可探温度作用于神经节,神经干,神经根等部位,使蛋白质凝固变性,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是一种物理性神经破坏性阻滞疗法、已经由阻滞三叉神经发展到治疗所有神经痛、
(4)注射多分子活性氧调整神经将三个氧原子结合而形成的三氧分子注射到受损的神经根旁边,发挥局部消炎、镇痛、营养神经作用。
(5)脊神经根射频消融多种方法未能缓解疼痛的神经用射频高温毁损,阻止该神经传导之痛。
4、心理治疗:
加强病理因素治疗的同时,应积极进行心理干预,打断疼痛-抑郁-疼痛-严重抑郁的恶性循环,防止自杀倾向的发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