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状神经节阻滞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调理自稳,激发机体自身免疫力祛病,就像去除了加在弹簧上的外力,使弹簧恢复了正常状态。
1、弹簧理论
弹簧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会保持其静止状态,称为正常状态。当其受到向外向内的压力时,形状及功能均可产生相应的回缩或伸长,当去除外力时,会恢复到原来的静止状态,称之为弹簧理论。
2、机体具有弹性
现视一根血管为弹簧,血管由于受到外部力量(精神、神经、体液)的作用,可发生扩张或收缩(周径),其支配区域就会产生相应的病理变化,如脑血管无论扩张或收缩都会产生偏头痛症状。这时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星状神经节阻滞)来消除加在血管上的外力,脑血管会象弹簧一样自然地恢复到已有正常状态,则偏头痛消失了。说明血管是有弹性的。
一根血管可以用弹簧理论来解释,一个器官一个系统乃至一个个体是否也有这种现象呢?机体的内环境,各种理化指标、体温都有一个恒定的值,这决定了机体的正常状态。
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内外的钾钠等浓度可发生变化,然后靠细胞膜上的钠泵将膜内的Na+转运至膜外,使K+内流,从而使细胞内的钾钠浓度达到平衡。动脉压升高可使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激动,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抑制交感神经,动脉扩张,血压下降。有人发现内脏感觉过敏机制可能涉及中枢感觉整合功能、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和肠神经功能。中枢CABAB受体激动剂――巴氯芬能减少GERD患者TLESRs的发生率,降低反流。
(体内)当某一种物质浓度发生变化时,另一种物质会迅速作相应的调整,来维持机体的稳态。ADM可保护机体防止血压升高,血压升高ADM也相应升高,用心痛定后,血压下降,ADM也下降。又如体重增加,瘦素分泌增加,可引起一系列对肥胖的反应,如摄食减少,释能增加及交感神经功能增强;相反若机体处于消瘦或饥饿状态,瘦素分泌减少,引起摄食增加,副交感神经功能增强,耗能减少,体温下降,使脂肪容量得到恢复。糖皮质激素升高时,可反馈地抑制下丘脑和腺垂体,从而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ACTH下降,这样就可使皮质激素保持正常水平。这些均说明一个器官、一个系统、一个个体,其功能状态是在机体本身的调节下增强或降低,以此对抗病理状态的作用来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维持一个健康的状态,因此,可以认为机体是有弹性的。
3、机体的弹性就是自稳调节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过程[1]。自稳调节是机体为了维持动态平衡的稳定而进行的自我调节。而机体的弹性正是其克服外力的自稳调节。自稳调节系统主要是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疾病的本质就是这个网络的自稳调节紊乱。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及对外界的反应不是各自孤立的,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3者之间存在着双向信息调节机制[2]。他们就象一个个发生在弹簧上的力,互相牵制、互相依赖,共同维持机体的稳定。
4、星状神经节阻滞作用
近年来,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研究结果表明,其作用涉及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对上述系统有调节作用,其表现为中枢和周围两种方式。中枢作用是通过调理下丘脑以维护内环境的稳定,而使机体的上述系统功能保持正常,外周作用是分布区域神经纤维支配的心血管运动、腺体分泌、肌肉紧张、支气管收缩及痛觉传导也受抑制[3]。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就是克服机体自稳调节紊乱,从而使机体恢复到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有人把星状神经节阻滞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和低血压、低热和低体温,多汗和乏汗,肥胖和消瘦、甲亢和甲减、嗜睡和失眠,使失调的机体趋于正常。
李仲廉[3]在星状神经节阻滞前后分别检测IgA等10种免疫物质,结果发现10次阻滞后,原来偏低的免疫物质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原来就在正常范围者无明显变化。作者用其治疗偏头痛,并对治疗侧眼压进行了检测,发现眼压阻滞前为(3.5±0.9)kPa后降为(2.1±1.0)kPa,平均下降43.57%,和用高渗剂相近(甘44.20%,甘露醇为45.10%)[4]。用其治疗强直性肌营养不良3个月,并对患者双手握力进行检测,发现左手握力由治疗前的(6.0±1.6)Kg上升到(8.1±0.5)Kg,右手由(7.1±2.4)Kg上升到(8.2±0.5)Kg,右手增加最大值5.7Kg,是治疗前的1.5倍[5],可见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机体的各个系统都有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