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说:“相使者,我之佐使也。”(《本草纲目.序例第一卷》)寒性药与热性药虽为异类,在性能功效方面也没有明显共性,但在寒热共用的方剂中,当共用的寒性药和热性药在方剂中一为君一为佐(佐助或反佐),或一为君一为使药时,或主用其寒热之性以平调寒热,燮理阴阳,或主用其味以苦泄辛通,苦坚辛润,或性用相藉以托化病邪,寒热药之间常可互为佐使,有良好的异类相使作用。
1、以寒性药为主,以热性药为佐助或引使
在用苦寒药清热祛湿时,佐以小剂量的辛热药,如干姜、肉桂和吴茱萸等,不仅能苦辛合化,祛湿邪而畅气机,还能振奋阳气,有如阳光之煦,阴霾易散,不仅不会助热,反而对清热祛湿主药有佐助之功。如在治疗黄疸时,不仅用茵陈术附汤治疗阴黄属于寒热并用,异类相使,即使治疗阳黄,用茵陈、黄柏、栀子之类清热化湿除黄的同时,酌情佐入少量的干姜或吴茱萸等辛热药不仅可以防止寒凉伤胃,还能辛散湿邪而畅利气机,加快黄疸的消退,尤其适用于那些胃脘痞满而苔黄滑腻之证。在治疗湿热胃痛时,若舌苔滑腻,在用黄连、黄芩等清热祛湿的同时,可加入干姜2--3g,能振奋阳气,辛散湿邪,加快湿热之邪的清除。仲景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肠痈脓已成证,方中薏苡仁、败酱草性寒,化瘀排脓,清热解毒,少佐辛热的附子通阳散结,寒热虽为异类,并用之却能加速脓毒的排除。
黄柏、知母等苦寒药能清除邪热而保存阴津,是谓苦坚。气至津亦至,热性药中的干姜、肉桂等辛热药,能通行气血,布散津液以润燥,是谓布津润燥。具有苦肾作用的寒性药和具有布津润燥作用的热性药并用,以前者为君药,后者为使药,苦坚辛润,常用于治疗下焦湿热伤阴,阴液不能敷布的肝肾阴亏燥热证。如《丹溪心法》的虎潜丸,黄柏和龟板共为君药,方中黄柏配知
母清热坚阴,佐用辛热的干姜,既可防止知柏苦寒败胃,又能散湿邪而通气道,布散津液,又与龟板异类相使,使甘咸性寒的龟板及方中其他滋补肝肾药的阴津得以布散,以润养筋骨,深合“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之旨。滋肾通关丸中用黄柏、知母清热燥湿、坚阴,并佐使以肉桂,引知柏直入肾、膀胱血分,并能通阳气而助气化,药虽仅3味,却可使下焦湿热清而津液复,气化通而癃闭愈,诚其为异类相使的妙用。
天花粉、麦冬等甘寒药与少量的附子、肉桂等辛热药并用,能温养阳气,蒸化津液,治疗上燥(热)下寒证,如《金匮》瓜蒌瞿麦丸中天花粉、瞿麦和附子并用,附子温肾阳而通气化,能增强天花粉的清上润燥作用,瞿麦与附子并用,增强利水之功。芍药汤中佐入少量肉桂,不仅能防止芩连大黄等苦寒药伤胃和冰伏湿热之邪,还能托化湿热,与苦酸微寒的君药白芍及当归并用,有和血止痢镇痛之功,一药而兼佐制和佐助的双重功效。
左金丸用少量辛热的吴茱萸通散肝郁,并靠其引使,使君药黄连不仅能清泄胃热,并能入肝而苦泄肝火,抑制肝气恣横。如此,寒热相使,苦泄辛通,有良好的抑肝和胃之效。
当治疗外感热病,用寒性主药清解邪热时,可酌情并用少量热性药,特别是具有助阳作用的热性药,如附子、肉桂等。这样,既可清热祛邪,又能温阳扶正,用于邪实而正气已衰之证。如素体中阳不足的人患温病,邪入心营,神识时明时昧,斑疹隐隐,舌红少苔,脉来虚数。正气不足,邪气又不能外达,有虚脱之虞时,在用犀(水牛角)连、冬、地、丹、玄、银、翘如至宝丹等寒性药清营透热、开窍醒神的同时,常加入辛热的附子和人参以温阳益气,寒热相使,能促使邪势随药势而外达。
2、以热性药为主,以寒性药为佐助或反佐
如《金匮》温经汤,治疗冲任虚寒夹瘀证。用辛热的吴茱萸配桂枝为君药,以温经行瘀,佐药中除用参草益气生血外,还用苦寒的丹皮和甘寒的麦冬配阿胶滋养阴血,濡润脉道以增水行瘀,使瘀血从冲任脉中下行,好似后世治疗阳明热结阴亏的的增水行舟法,丹皮、麦冬与吴茱萸寒热之性虽然相反,但由于配合得当,一为君药,一为佐助药,二者之间却有协同相使的效果。临床中对邪气较甚的寒热重证,投以热药或寒药治之;若因病药相抗,病不受药而发生格拒时,常用与病气相从的寒性药或热性药,寒热并用以消除格拒,是谓反佐。如用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和白通加猪胆汁汤,苦寒的猪胆汁能引大辛大热的附子和干姜入阴,以消除盛阴对辛热药的格拒不受。寒热相使,不仅有良好的反使之功,还能燮理阴阳,使虚阳复归阴中,阴阳得以顺接,则厥脱危证可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