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方始见于宋代儿科医家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一书。该方是在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一书中的肾气丸的基础上去掉附子和桂枝而成,各药用量比例是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是8:4:4:3:3:3。原书用来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发育迟缓等病证。
历代医家对六味地黄丸方的配伍倍加赞许,方中熟地滋补肝肾,佐之以牡丹皮凉血泻肝;用山茱萸补肾涩精,佐之以泽泻泻肾浊;用山药补脾而又有茯苓以利水健脾,即著名的“三补三泻”,以期补而不腻。
六味地黄丸适用于肾阴虚证。主要适应证是: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口燥咽干,足跟作痛等。
感冒发热病人及脾虚肥胖多湿的人不宜服用六味地黄丸。
常见患者用六味地黄丸作为补肾健身的常用药,如慢性疲劳患者和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其中有的有效,有的不但无效,反而还出现了一些副作用。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辨证。把一些本不属于肾阴虚的病证也单纯的服用了六味地黄丸。
需要指出的是:肾虚有多种,兼证的种类就更多了。六味地黄丸只适用于肾阴虚证,不适用于肾阳虚和肾气虚的患者。因此,患者应听从医生的建议,严格掌握适应症,有的患者不愿喝汤药,愿吃中成药,比较省事,对六味地黄丸有特别钟爱,建议根据兼证的具体情况,在辨证的前提下,稍微加减,变成六味地黄丸的加减方,效果会明显提高。常用的六味地黄加减方有:
1、桂附地黄丸:同肾气丸,用于补肾气。注意有别于补肾阳,详见前文《谈谈金匮肾气丸》。
2、左归丸: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主治肾阴虚证:腰酸腿软,头晕眼花,耳聋失眠,遗精滑精,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补肾阴之力,超过六味地黄丸。其组成为:枸杞子、龟板胶、鹿角胶、牛膝、山药、山茱萸、熟地黄、菟丝子。左归丸用于真阴不足,腰酸膝软,盗汗,神疲口燥等证。
3、知柏地黄丸:原方六味加知母、黄柏,适用于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等见症者;
4、麦味地黄丸:原方六味加麦冬、五味子,能滋补肺肾,用于肺肾阴虚,潮热盗汗,咳嗽吐血,咽干,眩晕耳鸣,腰膝酸软。临床上麦味地黄丸主要应用于肺肾阴虚引起的干咳带血、阴虚内热、全身乏力;阴虚喘促症见无痰喘促、口干舌燥、舌红少苔;遗精症见腰痛遗精、手足心热;消渴病见口渴尿频、舌红少苔等。
5、杞菊地黄丸:原方六味加枸杞子、菊花。功擅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6、归芍地黄丸:原方六味加当归、白芍。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用于肝肾两亏,阴虚血少,头晕目眩,二目干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酸痛,脚跟疼痛等证。
7、参芪地黄丸:用于肺肾气阴两虚,咳嗽气喘,咽干口燥,潮热咳血等.
8、右归丸,本方由10味药组成。功用:温补肾阳,填精益髓。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神疲气怯,畏寒肢冷,阳痿遗精,不能生育,腰膝酸软,小便自遗,肢节痹痛,周身浮肿;或火不能生土,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腹胀,或翻胃噎膈,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方中以附子、肉桂、鹿角胶为君药,温补肾阳,填精补髓。臣以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山药滋阴益肾,养肝补脾。佐以菟丝子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杜仲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当归补血养肝。
值得一提的是:补肾阴宜用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补肾阳宜用右归丸;补肾气宜用金匮肾气丸。各药应区别运用,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