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世界肿瘤发病率现处于不断增高的阶段,预期到2020年每年新发病例数将达到1500万。在我国,恶性肿瘤已居常见死亡原因的首位。由于肿瘤诊断的复杂性和目前诊断水平的局限性,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相当多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已丧失治愈性治疗的时机,所以姑息性治疗在多数肿瘤患者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另外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肿瘤的治疗思路已不再是单纯的追求消灭或缩小肿瘤实体,杀灭肿瘤细胞,而是同时考虑到改善患者的机体及精神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生存质量这一新的健康指标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中医药的扶正治疗无论是在手术、放疗、化疗前后改善体质,促进饮食,增强骨髓的造血功能,升高白细胞,促使受伤机体较短时间内恢复,还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纠正修复病理损害,延长生存期,减轻痛苦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优势。因此,中医药扶正疗法在恶性肿瘤的姑息治疗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
1、病机认识
中医认为人体所蕴藏着的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正气,即为免疫功能。《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可见正气是维系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抗御外邪及防治疾病的基本物质。它的强盛与否关系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及疾病的转归。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医学的正气包括了现代医学的人体免疫功能。因此,要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识别异己,杀灭肿瘤细胞的能力,必须扶助正气。而中药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激活免疫细胞,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
放射治疗是利用电离辐射诱导产生细胞、组织、器官的变化反应,引起生物结构的改变,具有破坏和阻止细胞分裂,达到消灭恶性肿瘤的目的。但同时使正常的组织和器官受到射线的损伤,尤其损伤免疫组织或器官,引起T淋巴细胞亚群的重新分布而导致免疫功能紊乱。中医认为,放射线作为“火毒热邪”伤阴耗气,损阴灼津,损伤脾胃运化功能,影响气血生化之源,以致气血损伤,脾胃失调,肝肾亏损,百病丛生。
化学治疗则是采用化学药物的细胞毒作用杀死癌细胞,但它同时也会杀伤正常细胞,对多种脏器和组织产生损害,从而降低机体免疫功能。中医认为,化疗药是一种热毒之药,可伤阴耗气,使人体正气受损,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以致气阴两伤,气血亏虚,脾肾虚损,而残余癌毒及瘀血则与化疗药毒等蕴结壅滞,加剧了正气的耗损,也可导致诸症变生。
正如上述,恶性肿瘤的发病正气虚弱是基础,其具体表现就在于免疫功能的低下。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的改变是中医脾虚证病理本质的特征性指标,脾虚证患者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异常的相关报道已有不少。有研究报道,补益药如黄芪等具有白细胞介素-2(IL-2)的诱生作用,IL-2可诱导抗原则刺激后的CD4、CD8T细胞而引起靶细胞(癌细胞)凋亡。人参多糖是从人参中提取出来的高分子葡萄糖,是公认的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许多临床观察与动物实验研究都发现其能增强外周血NK细胞及LAK细胞的活性,增高T3、T4淋巴细胞的数值,而常规放疗则无此效果。也有研究认为健脾益肾中药联合化疗能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CD3、CD4、CD4/CD8指标及NK细胞功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这些都从另一角度说明中医学的正气与人体免疫功能关系十分密切。
2、治疗研究
中医学的扶正法即补益之法,包括益气、温阳、养血、滋阴等法,是针对机体气血阴阳诸不足而施治之疗法。在具体临床实践中是指以补脾、肾为重点,包括对气、血、阴、阳的扶助补益。在扶正时,首先照顾脾胃,因为后天生化之源不能正常运化,任何补养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脾胃没有衰败,则气血生化有源,抗病祛邪就有了物质基础。晚期阶段,患者特定系统的生理功能不足,其虚损也就各具特点,所以扶正也略有侧重。正如《难经》提出:“五脏分补”,古人云:“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和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所以肿瘤病人的食欲不振、恶心、便溏、疲乏等一系列症状,都是脾虚的表现,脾的功能包括了现代医学消化吸收、水盐代谢、能量转化、血液、神经、内分泌、免疫及运动等多系统功能,脾虚贯穿了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在扶正时,更要照顾肾阳。肾为先天之本,化生精气,是人体生命之根。肿瘤是阴盛产生的病理产物,而阳虚则是导致阴盛的病理基础。王冰根据《内经》理论提出“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就是要温补肾阳,补先天之阳气、元阳,来制约阴气,自然可以消散有形之阴邪。故温补肾阳是肿瘤的治本之法。
临床在晚期肿瘤的姑息治疗中,扶正必须与现代医学免疫学研究相联系。就“正”而言,与之关系密切的首先是目前研究颇深的荷瘤机体的免疫状态,其中细胞免疫机能尤为重要,如NK细胞、细胞毒T细胞(CTL)、单核巨噬细胞及在肿瘤局部发挥抗肿瘤效应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等的活力水平;其次亦包括在抗肿瘤过程中具有直接或辅助作用的多种细胞因子(如TNF、IL-2)及黏附分子(如ICAM-1、LFA-1、LFA-3)等,这些细胞因子在晚期肿瘤患者体内的表达尤为明显。这些相关指标的研究势必在不久的将来为判断机体正气虚损程度及指导扶正治疗,提供必要的现代医学证据,将中医扶正治疗推向新的高度。
中医扶正法治疗肿瘤病人的免疫监视功能来增强人体免疫系统活力,又能保护和改善机体的多方面功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对化放疗的减毒增效作用。恶性肿瘤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往往出现肺气虚弱、脾失健运、阴血亏虚、肾衰精亏等虚证证候。因此,用扶正补虚法治疗十分重要。
中西医结合已成为晚期恶性肿瘤重要的治疗模式之一,中医扶正治疗在恶性肿瘤的姑息性治疗中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扶正治疗既有包括扶助正气,补脾肾,调整阴阳气血传统内涵,又涵盖了与当前恶性肿瘤治疗特点相结合的外延,无论是联合姑息性放化疗,还是在临终关怀中,中医扶正治疗均占居了重要的地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