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死亡原因,造成严重身心障碍,对个人、家庭、社会等造成严重影响。
当颅脑损伤导致患者陷入昏迷时,往往伴随着颅内压升高、缺氧及低血压等问题,而这些状况会加重及加速神经的损害,并可能导致死亡。神经在头部受到冲击的x那所发生的变化为原发性损伤,之后数分钟至数天内,随着生理及代谢所衍生的损伤,为继发性损伤。
继发性损伤害往往是导致脑外伤患者在医院死亡的主要原因。脑部受伤后数小时内,由血管释出的液体开始累积在脑实质中,造成脑水肿,进而引起颅内压升高,造成脑缺血。目前许多药物包括自由基清除剂、兴奋性神经传导物的拮抗剂及钙离子拮抗剂等,均是以抑制继发性损害为目标。
另外全身性的继发性损害,如低血压、缺氧等,容易发生在到医院前,其中以低血压对不良的预后影响最大。为降低脑部的继发性损害,必须预防低血压的发生。收缩期血压低于90毫米汞柱,可能使预后恶化,应尽速找出原因及治疗方法。
「美国2000版严重脑损伤院前处理指导原则」建议:处理病患时应特别注意呼吸道、换气功能及循环系统。脑外伤患者若合并气胸、血胸等情况时,应特别小心缺氧。意识障碍的病人,可能会失去呼吸道保护性反射,所以建立畅通的呼吸道特别重要;
GCS昏迷指数小于或等于8分的病人,应实施气管内插管,文献证实可以减少死亡率;由于这类病人容易误,应给予积极的清痰动作及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所有的继发性损害都直接或间接造成脑部缺血,因此,在受创后,迅速监测,预防脑部缺氧缺血的发生,是最急迫的工作。
入院后头部外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最重要的是无法控制的颅内高压。头部
CT可以迅速显示病因,告诉我们可能有颅内压升高的情形:中线偏移、中脑池的压迫或闭塞及蛛膜下腔出血等,提供治疗的方针。颅内压监测仪放置指征:昏迷指数小于或等于8、有可能造成脑水肿的病灶。依美国外科学会严重头部外伤治疗指导原则,病人昏迷指数3-8分,CT显示不正常,则应该放置颅内压监测。而CT正常,如果年纪大于四十岁、单侧或双侧不正常运动姿势或收缩压小于90毫米汞柱,也应该放置颅内压监测。一般不建议昏迷指数介于9-13分头部外伤病人使用颅内压监测,但是如果CT显示颅内有可能需要手术的血块存在时也应该考虑使用颅内压监测。处理颅内压升高、调控脑灌流压、避免缺血、预防癫痫、改善营养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避免缺血。
体液应保持至少为正常容积状态,中心静脉压应保持在6至15 cm
H2O,脑灌流压大于70mmHg。应该维持体液的维持以等张晶状液或胶状液为主。避免使用低张溶液,以免血管内渗透压过低而使得水份渗入脑部间隙组织造成脑水肿。血中氧分压降低或者是二氧化碳分压大于45
mmHg时,脑血管会扩张而使得脑压上升。床头应抬高三十度,如此能促进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病人颈部应放在正中的位置,以免颈静脉受到压迫,影响静脉回流导致颅内压上升。另外注意,颈部固定气管内管的带子如果太紧会影响静脉回流,应特别小心。由于体温升高1摄氏度会使得脑部代谢率增加13%至15%,而使得脑组织容易缺血。因此对于发热要积极的处理。体温必须保持正常或微低的状态。处理发烧时,建议始用冰敷或降温毯
,尽量不使用其它较强之镇痛解热剂,以免因血管舒张血压降低而影响脑灌流压。主要是使病人进入良性的循环,精致而细腻的医护,使病人远离危险,避免进入恶性循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