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哈佛,启迪智慧,服务河南
----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修报告郑州大学一附院妇产科韩丽萍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 韩丽萍
韩丽萍,女,籍贯河南新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在河南省卫生厅5454工程的资助下,与2008年-2009年远赴美国哈弗大学医学院学习妇科肿瘤的诊疗新技术。回国后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妇科恶性肿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并被选为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及优秀归国专家。下面是她在2012河南省卫生厅优秀归国专家巡讲会上的报告。
其实出国学习对于一名外科大夫而言意味着某种程度的牺牲,因为在国外一般是没有机会上手术的,而我早在2004年就已经在挪威完成了博士课题,去做基础研究对于我个人而言意义不大。但是河南卵巢癌患者的现状令我忧虑,卵巢癌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三位,死亡率却占第一位。即使进行规范化治疗, 复发率仍为40% ~60%,河南是人口大省,卵巢癌患者死亡率徘徊在15-20%,复发率为70%,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死亡率、复发率极高的肿瘤,是卵巢癌预后差的主要原因。如何改善卵巢癌患者的预后这一难题时时萦绕在我的脑海,我毅然下定决心,暂时放下手术刀,出国学习卵巢癌的诊疗新技术。
从网上我了解到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威尔曼光子医学中心在卵巢癌的光动力学治疗领域享有盛誉。总所周知美国哈佛大学是保持多年世界第一的最高学府,培养出了36位诺贝尔奖得主。 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是美国历史最悠久、哈佛系统最大的教学医院,我开始联系威尔曼光子医学中心的Wu MeiX博士和Hasan 教授,通过多次的交流,她们对我的学习计划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在2008年2月春节之际踏上了哈佛医学院求学之路。
威尔曼光子医学中心在卵巢癌的免疫治疗及光动力学治疗领域享有盛誉,一进实验室我就被浓厚的学术氛围所感染,因为我扎实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外科基本功,实验操作及动物实验对于我来说驾轻就熟,我的实验技能受到实验室主任Wu MeiX的高度赞扬,之后她对我设计的卵巢癌课题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她的指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进行了卵巢癌免疫治疗的动物实验研究,我们将实验动物分组进行不同剂量、不同时间的激光照射,之后接种肿瘤疫苗,通过观察肿瘤生长速度、肿瘤体积及动物的体重等,观察激光照射与免疫治疗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研究发现激光照射后小鼠移植瘤体积明显缩小,这一发现为临床治疗卵巢癌提供了理论依据。
课题顺利实施之际,我一直不忘自己是一名妇产科临床大夫,那种立志为改善我省卵巢癌患者预后的使命感使我十分渴望到麻省总医院妇产科参观学习,了解世界顶尖级医院妇产科疾病尤其是卵巢癌的诊治动态。但初来乍到不知该如何联系,实验室一位俄罗斯同事告诉我在网上搜索。我按照她的建议进入了医院妇产科网,仔细阅读后才发现这里有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妇科肿瘤专家Schiff教授和Goodman 教授。为了能和他们亲自接触,我每周二、周四早上7点准时到妇产科参加病例讨论和大查房,起初他们并不关注我,但后来我对于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治疗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令Goodman 教授和Sciff教授非常赏识,他们破例为我提供了临床见习的机会,让我有机会在实验之余自由地出入病房和手术室。我为自己第一步的成功感到兴奋,正像哈佛图书馆墙壁上的一条训言所言,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从此,我就更加忙碌了。我既舍不得转染过的肿瘤细胞和移植肿瘤后的小白鼠,更不忍放弃难得的查房讨论和手术参观,为此常常看到我的身影不停地穿梭奔波在细胞室、动物房、病房、手术室之间。午饭常常来不及吃,总是在实验室与病房之间的户外草坪上匆匆吃完的。我每天6点起床,洗嗽完毕做地铁7点准时到医院参加大查房或病例讨论,结束后到实验室安排实验,9点左右到手术室参观手术,晚上11点左右坐末班地铁回家。那时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恨不得一分钟掰成几份用。因为时差的原因,我习惯早上和女儿打电话,可早上这段时间对我而言十分宝贵,我不愿浪费一秒钟,后来就只有通过Email和家人沟通了。当得知女儿用自己稚嫩的双手开始洗衣、做饭时,我一如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心疼。然而我知道学习的机会并不多,将来能为众多的患者解除痛苦,这份付出我觉得值!成功与安逸是不可兼得的,选择了其一,就必定放弃了另一结局。 也就是那时,努力学习,力争改变我省卵巢癌患者预后的梦想深深扎根在我的心中。那段时间我觉得自己特别充实,也学到了丰富的知识。
在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我第一次见到了达芬奇外科手术Robert机器人,当时美国有600台,麻省总医院有四台,我们国内只有一台。达芬奇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进一步完善了微创外科手术的概念。在腔镜手术的基础上更加发挥腔镜的优势而去除使用腔镜的劣势;加入计算机的技术可提高手术的操控性、精确性和稳定性;向术者提供了高清晰度三维图像并将手术野放大了10-15倍;创新的腕部可自由活动的镜下手术器械可使镜下手术器械完全重现人手动作从而达到手眼协调;系统设计可排除主刀医生可能的手的颤抖对手术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与开放手术的视觉一致做到操作者手眼协调从而加快了医生学习进程。机器人系统在该科妇科肿瘤手术的运用已经普及,机器人外科手术为患者带来更理想的手术结果,减少围手术期后遗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手术创伤及失血量;为癌症病人提供更广泛的淋巴清扫。正是这一阶段的学习,为我回国后开展腹腔镜下卵巢癌根治手术奠定了基础。
梁园虽好,终非吾乡,时间飞逝,一年的学习即将结束,此时的课题也基本完成。为了让我能把课题继续深入进行,威尔曼光子医学中心为我提供了博士后的位置和不菲的年薪,希望我能延期继续深造。可是想到家乡,想到亲人,我婉言谢绝了。因为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我获得了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访问学者基金,我离开已经两年多了,可至今该中心的网站上仍留有我的照片,这也算是对我自己工作的一种肯定吧。
2009年3月,我回到了医院开始上班。回国后医院非常重视我所学得的妇科肿瘤诊治技术,在实验室硬件、资金支持、临床协作等方面给与了极大支持。我们的妇产科团队是一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团队,这只团队是河南省教育厅重点学科及河南省卫生厅医学重点学科,河南省首批临床医学博士授权点,在2011年成为国内知名、省内领先的国家级医学重点专科。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承担着全省妇产科疑难疾病的诊疗、科研及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教学工作,科室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人才梯队已经形成。回国后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回馈自己所衷爱的事业。在卫生厅和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妇产科这支团队的鼓舞下,与我院多学科合作开展了卵巢癌的基因检测及生物治疗,检测了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体内某些蛋白表达的变化,并进行了卵巢肿瘤干细胞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卵巢癌患者体内存在某些特异蛋白质表达的增强或缺失,这些发现均为世界首次报道,为卵巢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科室多位教授合作开展了腹腔镜卵巢癌根治手术治疗探索。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用腹腔镜治疗卵巢癌,但当时受技术水平所限,手术范围不充分、并发症多,使得妇科肿瘤学家对卵巢癌临床应用腹腔镜技术多持否定态度。1990年Reich等报道了首例I期卵巢癌患者行腹腔镜全面分期手术,此后,学者们开始重新审视和关注腹腔镜技术治疗卵巢癌的价值,不断有学者对腹腔镜治疗卵巢癌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研究。我们团队比较了卵巢癌腹腔镜和开腹分期手术临床资料,探讨腹腔镜在卵巢癌治疗中的可行性,发现腹腔镜进行卵巢癌的分期手术,有利于发现上腹部特别是横膈转移灶,提高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的准确性,有利于术后再分期,避免不必要的第二次开腹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可尽早化疗。
哈佛的学习经历启迪着我,在平凡的岗位上,我始终追求一种科学精神。一年的经历,与其说是某些心灵的震撼,不如说是内心深处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管是自由开放的大环境,还是平等严谨的学术氛围,都让人受益匪浅。为此我真心感谢省卫生厅创立的这个5451项目,也忠诚的感谢郑大一附院以往的悉心培养。 回国后发表论文15篇,SCI 收录3篇,Medline收录3篇。并受邀参加了2010年12月在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举行的第二届国际妇科微创手术高峰论坛。此次论坛邀请了全球20名国际知名的妇科腔镜权威专家进行学术报告和手术演示,中国受邀的专家仅两名,我是唯一一位大会发言的中国人。我的的报告“腹腔镜卵巢癌手术治疗”受到国际妇科腔镜权威专家的关注和高度赞扬,标志着我省妇科微创手术受到国际瞩目。我还受邀与2008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Hausen教授面对面交流有关宫颈癌防治的新进展。
在哈佛大学繁忙的工作学习之余,我曾对这所学校在医学教育领域的传统与创新产生了好奇。“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一所伟大的学校,又是什么造就了伟大的人?”这样的疑问一直围绕着我。但在哈佛工作、学习、阅读和思考的结果,使我感悟到成功的妙诀是设计一种允许、鼓励改变的制度。正是这种刻意寻求改变,追求卓越的传统,催生了一个个的医学新发现。 回国后我把这种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担任医学研究生英语教学课程中,我实行的英语教学方式融教学、教育、异国文化风情于一体,新颖独特,不断尝试激励学生积极性的方法,让学生不仅仅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获取知识方法以及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郑州大学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奖。我积极参与指导青年教师参与讲课比赛及申报国家级及省级科研课题,协助邀请美国知名妇产科专家进行专题学术讲座,提高我科医师临床和科研工作能力。 回国后短短三年多的时间,我相继获得了省卫生厅资助课题1项,省科技厅资助课题1项,卫生部资助课题科学研究项目基金省部共建项目1项。获得河南省卫生厅科技成果奖1项,获得2010年河南省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称号,并获得第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候选人提名。
我把自己对事业的这份深切的情感归功于省卫生厅5451工程的出台和实施,正是这一项目的实施,使我们顺利走出国门,走向了国际医学大舞台。而今我通过言传身教感染着身边的年轻医师和医学生,启迪着他们为振兴河南医学事业贡献微薄之力。生命不息,追求不止,奉献不已。攻克卵巢癌治疗难题会像催征的战鼓,激励着我向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冲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