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是疼痛科最常见的疾病,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未明,可能与血管压迫、拔牙感染、中枢作用有关。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与颅底肿瘤压迫、神经脱髓鞘病变有关。
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
为初发三叉神经痛患者首选方法。
1、抗癫痫药物
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药物,用法:宜饭后服用,通常由l00mg每日2次开始, 以后每日增加l00mg,直至疼痛缓解或消失,用此有效量持续2~3周,然后逐渐减少,找出最小有效量(100mg/次,每日3次),再以此维持量服用数月。其副作用可有思睡、眩晕、药疹、消化障碍、复视、共济失调等,减量或停药后一般可消失。但长期应用可发生骨髓抑制及肝功能损害,对此须注意观察。现有同类二代新药―奥卡西平。
苯妥英钠:其治疗效果不如卡马西平,用法:初服0.19,每日3次,以后每日增加0.lg,直至疼痛停止(或至0.2g,每日3次),继续应用2~3周,然后(或出现中毒症状时)逐渐减量,还应以最小有效量维持在疼痛停止后数月。其主要副作用为共济失调(头晕、步态不稳等)、视力障碍、齿龈增生及白细胞减少等。
加巴喷丁:加巴喷丁的起始剂量为300mg/d, 以后逐渐增量至疼痛控制, 一般用量为1200mg/d, 最大可至2400mg/d。
2、抗痉挛药物:巴氯芬是一种肌肉松弛药及抗痉挛药,目前国内市场有两种商品药即脊舒和力奥来素。
3、维生素:为了促进神经修复,可给予B族维生素。
二、神经阻滞治疗
将抗炎、营养神经类药物注射于三叉神经或干、支,安全有效操作简便,适用于药物不耐受的轻型三叉神经痛,缺点:镇痛维持时间较短。
三、局部肉毒素注射治疗
利用肉毒素抑制各种使疼痛感受器致敏的相关递质的释放(如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原理。适用于伴痉挛的局部疼痛,缺点:不可避免的引起面瘫等症状,镇痛范围不完善,一般镇痛作用维持不超过3个月。
四、伽马刀治疗
大剂量的伽马射线照射三叉神经根痛觉传导神经,阻断痛觉传导通路。无创不开刀,无需住院。缺点:操作不易定位,有损伤颅底相邻神经的风险,花费较高,可能遗留面部麻木、感觉异常等,治愈率受限,易复发。
五、射频热凝治疗
通过高频电流产生逐步升温,作用于神经节,使神经变性坏死,阻断神经传导。具有安全、简单、可控性强、镇痛作用时间长、可重复、花费低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因高龄、不能或拒绝开颅手术的患者。缺点:术后伴局部麻木、感觉异常、咀嚼肌无力等,可逐渐自愈。
六、微血管减压术
属开颅手术,将压迫神经根的责任血管与三叉神经根之间用异物隔离达到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目的。适用人群为核磁共振显示有明显血管压迫的患者;中青年患者以及全身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不宜手术。缺点:创伤大,部分患者存在面部麻木、面瘫、颅内出血、颅内感染、甚至死亡等风险。部分患者复发,由于开颅对三叉神经造成了损伤,不可以重复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