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也称半面肌痉挛)是常见的功能神经外科疾病,以发作性的半侧面部肌肉抽搐为典型表现,公认唯一能够根治的方法是进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即MVD手术),经患侧耳后做一个小的骨窗,经乙状窦后入路进入桥小脑角区域,探查面神经根并对该段面神经解除血管压迫。
充分的显露与仔细的探查是识别责任血管和实施充分减压的前提。受制于神经外科精密医疗设备、器械的短缺,以及患者对此种疾病的认识,MVD手术推广速度并不快。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和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省市级医院也陆续开展了此种手术。
然而,任何一项新的技术普及过程中都不免会出现一些问题,MVD手术也不例外。
手术欠规范和造成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开颅技术不过关,MVD开颅要求从一个标志找另一个标志,每个标志都必须到位,骨窗的外侧必须到达乙状窦,否则骨窗再大也是徒劳,反而增加创伤,相反一味地追求小骨窗会因为显露不好,导致探查不充分,遗漏真正的责任血管而手术无效;勉强显露可能造成桥静脉出血并且处理困难,转而因视野不清影响责任血管判定;
开颅时如打开乳突气房应及时发现并以骨蜡封闭,否则术后脑脊液鼻漏易招致颅内感染。
二、蛛网膜松解不充分,蛛网膜必须充分锐性松解方可显露颅内段面神经全程,在松解不充分的前提下牵拉小脑绒球很容易造成术后听力下降或丧失,甚至术后局部出血造成严重问题;使用脑室镜观察并不能替代充分松解、显露,因为脑室镜只能观察,不能同时操作。
三、垫棉放置不得当 责任血管显露后要寻找一个合适的支点放置垫棉重新安排责任血管位置,支点的位置尽量远离压迫点,否则很可能手术无效,这与我们中学考试中的按点给分很相似,答不出所要求的知识点,答的再多也没用。
所以,面肌痉挛MVD手术技术虽然成熟,但也亟待规范。规范化手术治疗是疗效和安全性的保障。开骨窗大小适中,必须至乙状窦。打开乳突气房及时封闭有效防止脑脊液鼻漏。术中缓慢释放脑脊液和锐性松解蛛网膜创造手术空间减少对颅神经的牵拉伤和小脑半球皮质下血肿。
对穿动脉小心保护降低缺血性颅神经损伤,尽量少用电凝和钝性分离减少对神经的机械性损伤,术中全程探查面神经以免遗漏责任血管。有条件尽量使用术中监护。MVD手术要求操作精细,不容闪失,正如一位前辈所讲,一个合格的神经外科医生未必是一名合格的MVD医生。正是因为有其特点,所以需要在临床过程中多实践、体会和总结,尽快规范化。
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开展面肌痉挛微创手术,2009年以来大量开展,2015年已过千例,手术成功率达93-95%,与多数以英文发表的文献报道的一致。目前此类手术越来越多(包括三叉神经痛的MVD手术 )。
手术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了一整套规范化的手术流程,涵盖了手术病例的筛选、术前检查、术中操作要点、术后观察和护理以及术后随访。不仅要求精品结果,更要精品过程。目前,我院神经外科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的微创手术治疗已形成了特色专业组,申报了专业课题,发表了系列文章,包括国际水准的SCI文章和中华核心期刊文章,总体业务水平全省领先、全国知名,为我院神经外科亚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俗话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迷信)。面肌痉挛这样一个以往为人们熟视无睹而又无奈的疾病,随着神经外科亚专业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