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手术中节约用血是一项团队性工作,由内科医生术前、心外科医生、体外循环医生术中,以及术后麻醉医生、监护室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和科学管理才得以完成。
而婴幼儿血液更少,实施无血手术要求更高,必须在团队全体成员共同会诊、讨论、相互合作、统一认识的前提下,制定详细周密的管理流程,并要求外科医生精细操作、认真止血,其他环节人员尽其所能地节约每一滴血,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彭帮田带领的科研小组精心设计,细心管理,认真实施,首先减少血液丢失--他们术前积极调整患儿营养状况,预防感染,改善贫血,节约采血。
术中采用创伤较小、失血最少的右侧腋下小切口和胸骨下段部分锯开的小切口,减少组织损伤和失血的机会,做到精细操作、减轻创伤,避免大出血;认真止血,减少血液破坏,避免一切可以避免的失血。
其次是体外循环管理采用无血预充技术:
①使用微型体外循环管路/材料降低预充量;
②负压辅助静脉引流、降低体外循环血液稀释度;
③自体血液逆行预充进一步减少预充量,维持体外循环过程中较高的红细胞比容和胶体渗透压水平;
④改良超滤技术:改良超滤技术的连接该装置不可避免地占用一定的预充量。为了完善该技术,我们在连接方法上做了改进(动脉微栓顶端1/8侧路管-泵-超滤器-停跳液1/8管道-右心房),有效降低了因其预充量增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三做好血液保护,避免自身血液破坏,采用全程血液回收:从切皮开始到术后引流管拔除前患儿的每一滴血都要回收、洗涤、回输。注重围术期血液保护,减少血液破坏和浪费:应用氨甲环酸、6-氨基乙酸等保护性药物,注意每一个损耗血液的细节,如尽可能地减少做各项检查的用血量,节约每一滴血。
在所有技术环节中最关键的是体外循环,赵辉、杨雷一等灌注医师在积极学习先进设备如CARDIO PAT血液回收机和STOCKETS5体外循环机的同时,改进体外循环管道,采用专用婴幼儿迷你肺、人工肾,和麻醉医师、心外医师密切合作,保证术中无异常出血的情况下,不使用任何血液制品,顺利完成手术。
所有患儿均圆满度过术后早期,经实验室检测,外周血指标均满意,心脏超声复查畸形矫正完美,已经痊愈出院。无血心脏手术的开展,特别是婴幼儿无血心脏手术,将大大减少血液制品的消耗,避免输血带来的不良事件,合理降低医疗费用,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这也标志着我院心外科在手术技术、体外循环管理和血液保护等方面达到相当成熟的专业水准,也必将带动麻醉、监护、护理等相关学科的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