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患者在检查胃镜时,会偶然发现胃里长了息肉。这些息肉有大有小,有蒂无蒂,光滑或不光滑,有似乳头状,有似分叶状,可谓形态各异,究竟这些息肉应该怎样来处理呢?需不需要开刀手术呢?怎样才能彻底治疗呢?
一、什么是息肉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病变。早期多无症状。出现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胃酸,厌食,消化不良,体重下降,腹泻。
二、息肉有哪些危害
息肉又被称为癌前病变,有很高的癌变率。病理上将胃息肉分为2类:
(1)增生性或再生性息肉:此型息肉约占胃息肉的75%~90%,是炎性黏膜增生形成的息肉样物,并非真正的肿瘤。一般直径小于1.5cm,呈圆形或橄榄形,有蒂或无蒂,表面光滑,可伴有糜烂。少数增生性息肉可发生异型增生或腺瘤性变而产生恶变,但其癌变率一般不超过1%~2%。
(2)腺瘤性息肉:系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的良性胃肿瘤,约占胃息肉的10%~25%。一般体积较大,呈球形或半球形,本型息肉癌变率高,可达30%~58.3%,尤其瘤体直径大于2cm、绒毛状腺瘤、异型增生Ⅲ度者恶变率更高。
三、息肉如何治疗
增生息肉为非肿瘤性息肉,因为不会发生恶性病变,经内科对症处理,效果较好。腺瘤性息肉癌变率可达30%~58.3%,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即应手术治疗,即越早发现,就应越早切除。最为简单有效、创伤小的治疗方法就是内镜下切除。目前较为常用的有高频电凝切除法和氩离子凝固术。
四、息肉切除后就可一劳永逸吗?
显然不是的,一般来说,息肉跟个人体质及生活习惯有一定的相关性,一旦发现息肉,切除后在一定时间内的复发率还是很高的。因此,已经发现有胃息肉的患者,最好能在一年或两年内复查胃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