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辉
受访专家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冯志海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针灸疼痛科主任 胡斌
1
出汗部位,对应相应脏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冯志海
从中医来讲,出汗是肺气宣发的方式,即把人体代谢的废物变化为汗液排出体内。如果身体的某个部位经常汗多,可能意味着健康出了问题。
额头多汗 中医认为可能是肝阳亢盛引起的,肝脏可能存在着健康隐患。肝阳亢盛同血压、心脏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老年人额头出汗较多要密切留意。枸杞具有滋阴肾潜肝阳之效,可取10~15克枸杞,用开水冲泡,日常饮用。
鼻子多汗 说明肺气不足,需要调补肺气。肺气虚的人易在鼻翼两侧出汗,且汗液较凉,可在食疗中服用人参黄芪老鸭汤,以起到补益肺气的作用。
腋下多汗 多半是汗腺直径过大,易形成腋臭,可做简便有效的激光治疗。饮食要清淡,少盐少香料,多吃水果、蔬菜。
颈部多汗 很少有人颈部会出汗。如果脖子常常出汗,可能与全身内分泌失调有关,最好去医院接受全面激素检查。
背部多汗 说明心阳虚或心气虚,代表着心脏功能低下或失调。此类人群除了注意保暖外,还可每天坚持用手对前臂掌侧进行摩擦或拍打,用来调节心脏的功能。
胸口多汗 说明体内脾胃失和。多见于一些脑力工作者,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差,属于思虑过度,导致心脾虚。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可用黄芪、大枣泡水喝,以缓解症状。
手脚多汗 预示着脾胃气虚或者精神紧张,需要服用补益脾胃的药物或食物,比如归脾丸、健脾丸、山药粥等。还可尝试经络按摩,即从足三里向下至踝关节,沿着胫骨外侧用手交替敲打或摩擦。每天饭后可以按摩腹部,先顺时针按摩30圈,再逆时针按摩20圈,尽量不吃冷食。如果出汗严重,说明臂丛神经有问题,需要手术治疗。对于一般的手脚多汗,可以在温水中加入白矾和五倍子各20克,每天浸泡手脚一两次,每次半小时,也可用20克白矾和适量的白萝卜加水一起煮,然后把白萝卜捣成糊状敷在手脚上,并用纱布包裹整晚。
私处多汗 私处多汗并伴有异味,可能是肝经湿热或肾阴阳失常。建议饮食清淡,不吃冷食,如果私处气味变重,要尽快去医院做专门的检查。
2
颜色味道有异需提防
“汗液呈现黄色,多是由于血液中一种被称为胆红素的物质浓度过高所引起,主要见于肝胆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肝硬化等。”胡斌说,从中医看,白色属肺,肺色外露则现白汗,多为心肺阳虚所致,常与心肺功能虚弱有关,“有时,疼痛剧烈如肚子痛,也可引起白汗淋漓。”
“汗液呈现红色,多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也可能是身体某部位在出血,也可能是位于面部和腋窝处产生色素的细菌所致。”冯志海介绍说,红汗也可能是药物所致,如服用碘化钾等化学制剂,在极端的情况下,汗液也会变为青绿色,提示有胆汁外泄,如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胡斌说,如果汗液散发出尿味,并且汗干后在皮肤上留下结晶物,说明是尿毒症等肾功能差的病人,“汗液假如带有特殊的腥味,可能和热证或湿热证有关,多见于肝硬化、肝腹水病人,而糖尿病人的汗液会飘出香味来。”
3
辨明“汗质” 再调理
“中医把异常出汗分为自汗和盗汗,”冯志海介绍说,其中,自汗是指白天不因疲劳,或无明显诱因而时时汗出,动辄益甚的症状;盗汗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
“自汗以气虚较多,此类人群除了汗多外,还伴有发乏力、易感冒等症状,可以取30克黄芪、50克浮小麦泡水喝,达到补脾益肺的作用。”冯志海说,在汗多的时候,如果五心潮热、手心脚心发热、颧骨发红,是阴虚发热的表现,“这样的人大都是抽烟、喝酒、劳累过度之人,往往自汗或盗汗交替出现。可以吃些六味地黄丸或知柏地黄丸。”
“有些壮年人虽然能吃能喝,但舌苔较厚,大便干结,也会出汗较多,此时应清泄肺胃热,在临床上可以服用当归六黄汤。”冯志海说,假如经常感冒发烧并且多汗,而且常常是先冷后热再发汗,则代表着营卫不和,需要用桂枝汤来调和营卫,产后等失血过多造成血虚后,也会多汗,这时可服用补气养益的八珍汤。
冯志海说,对于小儿因缺钙形成的佝偻病引发的汗多,可以服用龙牡壮骨颗粒,而女性因更年期出现的烘热汗多,就要服用丹栀逍遥丸、甘(草)(小)麦大枣汤以及龙骨牡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