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家遇到一位老朋友,说他得糖尿病2年了,平时吃药就到社区医院拿药,我问他血糖怎么样,说隔一段时间会去查空腹血糖,大概在7左右。追问中了解2年中他没有查过空腹血糖,仅在一年前的体检中查过肝肾功和腹部超声。在临床上也发现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在诊断糖尿病后基本能够坚持吃药,但对于什么时候对身体做哪些检查和查什么项目却不甚了解,或者是认为没有必要,觉得只要空腹血糖正常就没什么事。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李富成
糖尿病是多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心、脑、肾、眼、足等部位的病变,这些病变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且治疗困难,因此定期做必要的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1、血糖监测
糖尿病是一个长期、调控性的治疗,用药的种类和剂量很重要,既要达到控制血糖,又要可能最大限度保护胰岛功能。用药只是手段,达标才是目的,所以监测血糖至关重要。
血糖的日常监测要因人而异。血糖控制差的病人或病情危重者应每天都要进行血糖谱的监测(即一天中选7个时间段进行血糖监测,这7次分别为早餐前空腹血糖、午餐前血糖、晚餐前血糖,三餐后 血糖以及睡前血糖),直到病情稳定,血糖得到控制。
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每日至少监测血糖5次,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监测一次空腹血糖,一周监测一次血糖谱;使用口服药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达标后每天监测一次空腹血糖,每两周监测一次血糖谱。
除了自我血糖监测,建议每2至3个月到正规医院抽静脉血监测血糖和胰岛素释放。可做一个简化的糖耐量试验,即查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及胰岛素释放。
2、尿常规、尿微量蛋白
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当一名患者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经常同时发生)时,肾脏血管会发生病变,改变了肾脏滤过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的功能,这使得蛋白质渗漏到尿中。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说明肾脏已经受损。对于肾脏受损的糖尿病患者,加强血糖、血压的控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影响肾脏的早期征象,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脏受损的早期指征,也是心血管改变的早期指征。如果体检正常时,每3个月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如曾有过间歇性微量白蛋白,经治疗后消失,可半年做一次尿微量白蛋白监测。如果是第一次检查,既往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现尿蛋白,应予以复查。也就是说,不要因为一次尿检查的结果就下蛋白尿的诊断。
3、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与糖类的结合产物,它与血糖的高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抽血前两到三个月的血糖控制好坏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在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中,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下降12%和14%;白内障摘除术下降19%;微血管病变下降37%;周围血管疾病导致的截肢或死亡率下降43%。一旦糖化血红蛋白超过7%,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就增加50%以上。
作为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的“金标准”,只有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糖尿病并发症才能得到预防,才能让患者远期受益。 对于患病多年的“老病号”来说,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有助于了解病情的监控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因此定期检测更为重要。
血糖控制已达标,且比较平稳的糖尿病患者,每年查两次糖化血红蛋白。那些需要改变治疗方案、血糖控制状态不稳定者以及正在进行胰岛素治疗者,应每3个月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4、血压
高血压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高血压可促进和加重糖尿病并发症,如眼底病变、肾脏病变等。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建议购买血压计,学会在家自测血压,坚持每周测一次,可测定不同时间段的血压,以摸清血压波动规律。可每月到医院请专业医师来测,血压高且不稳定的患者可予以动态血压监测,请心血管专业医师进行正确规范的治疗和指导。
5、血脂系列(包括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糖尿病患者中一半以上合并血脂异常。合并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并高低密度脂蛋白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更高,且加重胰岛素抵抗,因此,纠正血脂紊乱是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在治疗期间应1至3个月复查一次。若血脂降为正常后,可三个月至半年查一次。如果血脂正常,一般每年监测一两次即可。若不正常,则有必要增加监测次数,一年检查3~4次,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和程度来选择或调整用药。
6、 肝肾功能监测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时间血糖升高,对重要器官具有糖毒性,可损伤其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动脉硬化,进而损伤器官功能,同时,由于长时间服药,对肝肾也有一定影响,所以应定时检查。肝肾功能正常者可每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有问题者请专业医师给予指导,增加复查次数。
7、 心、脑血管及肢体动脉的相关检查。
心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并且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生存率的第一位因素。许多患者可以有心血管并发症而无症状。也就是说,一些糖尿病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有心血管问题,定期进行一些相关指标的检查,及时进行关注和预防,可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这些检查包括心电图、脑血管成像、血管超声等,可根据专业医师建议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糖尿病病史5年以上的患者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颈动脉超声检查,一旦发现颈动脉出现狭窄或斑块可根据病情进行放入支架治疗,同时配合使用稳定斑块的药物、他汀类降脂药物和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患者如果合并有高血压的话,还要注意降压治疗。
8、眼科检查
长期高血糖、高血压会损伤眼睛的血管和神经系统,引起诸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等多种眼部病变,最终导致视力的严重损害。早期治疗效果较好,然而一旦视力明显下降,甚至出现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就会导致眼内出血,视网膜脱离。
糖尿病患者要定期到眼科医生那里检查。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5年后应每年检查1次眼底;2型糖尿病患者从发病起,应每年检查1次眼底;如有视网膜病变,则应缩短眼科随诊时间,如每半年或3个月1次。
随着医学的进步,糖尿病患者的寿命已可以达到人群平均水平,其前提就是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规范的治疗方案,定期进行必要的监测是糖尿病患者与病共存的正确选择。
相关文章